那人爽朗地笑了。他指了指对面6号院,道,“您忘记了?当时一对母子打碎了老太太家的古董瓷碗,您报了警……”
苏进马上想起来了:“对了!”
当时来了两个警察,后面还跟着两个穿便衣的,苏进当时还以为是跟着一起来执勤的便衣警察呢。
那人笑着说:“我叫杨晋原,在南锣鼓巷改建专项组的组长助理,上次之后,我们一直关注着这边的事情,今天听见杜组长说,就赶紧赶过来了。”
苏进恍然,难怪他们来得这么快呢。不过说起来,刚才单一鸣说过了,专项组是国务院派人组建的,组长的身份肯定非常高。这样的话,杨晋原这个助理,也不可能低了……这样一个人,过来亲自跑这种事?
杨晋原关心地问道:“老太太的身体怎么样了?我听说当天她就进医院了?”
苏进说:“哦,没事了,就是略有点脑出血,今天刚好出院。”
杨晋原道:“急性脑出血?这可真是有大有小,老太太平时还是得多注意身体,照顾情绪啊……”
他的表情非常诚挚,苏进笑着点头:“嗯,我会转告她的。”
杨晋原非常善于交流,从巷口走到7号院这么短短一段路,就已经跟苏进拉近了关系,有说有笑了起来。
苏进想到刚才的事情,稍微打听了一下改建小组的改建计划。杨晋原说得很坦率:“这片区域的改建讨论了很久,我们也很慎重。大体上说,南锣鼓巷的情况特殊,我们还是更愿意保留它原有的风味。但是,它毕竟是帝都的一部分,是大城市的一个局部,不可能完全特殊化。所以,我们还是想尽量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改建方案。”
这也是苏进想要听到的,他肯定地点头说:“对,能这样最好了。”
杨晋原叹了口气,说:“老实跟您说,这也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这片区域,推算重来容易,在这个基础上改建,真的很难。您也看到了,这里现在只做了最基础的生活改造,居民们生活其实还是很不方便的。譬如这些电线,牵牵绊绊的,既不好看,也有失火的危险。所以,改建起来,难度很大啊……”
杨晋原说来说去,其实还是那个问题——缺人。没有主导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完美融合两边所学的人。少了这个人,改建小组想法再怎么好,也没办法顺利进行下去。
苏进默默听着,突然问道:“如果一直找不到这个人,你们会怎么做?”
杨晋原摊了摊手,坦率地说:“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把这里全部推平,按照老办法开发改造了。”
所谓的老办法,就是纯粹的现代化建设。到时候,大楼将会林立,这一整片古老的街区,将会彻底地不复存在。
杨晋原道:“不过我们现在还在努力,正在联系各个世家,看看能不能请出哪位九段,来做这件事情……”
说到这里,杨晋原旁边那个人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他说的的确是改建小组的现状,但是他也说得太详细了吧?这不过就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大学生模样,有必要跟他讲得这么多吗?
杨晋原却在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苏进,他想起出来前,老板交待他的话。
这个年轻人帮了他们家一个大忙,按照他家的规矩,必须要想办法回报。而且,据说他有点本事,如果他有意愿的话,可以在改建小组内部给他提供一个职位。只要他能说出一点门道,改建小组就能给他定功、给出丰厚的报酬了……
苏进之前想得没错,杨晋原是组长助理,其实工作非常忙。他百忙之中抽空过来这里,一方面是想亲眼看一下南锣鼓巷这座大宅,更重要的,就是要看看苏进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心性人品、本事能力,缺一不可!
杨晋原是肩负任务来的,有意结纳,苏进也想打听一下怎么改建,两人一拍即合,谈得非常好。苏进听到改建小组目前的困难和将来的打算,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不过这都是之后的事情了,当前的关键是要让盛家的文物登上吉光榜。
杨晋原走进盛家的院子,往四周看了一眼,轻“咦”了一声:“好典型的三进四合院。”
他本来不懂这行,改建小组成立之后,下了苦功钻研了资料的。到现在,他也算得上是半个四合院通了。
苏进点头:“南锣鼓巷这一带,各类型四合院保留得非常完好,完整地呈现了元朝至明清时代的建筑特征,以及居民生活的习惯。”
杨晋原也跟着点了点头,一行人走到后面,柳萱立刻迎了上来,微笑道:“请往这边走。”
杨晋原两人看见柳萱的美貌,同时眼睛一亮。
苏进介绍道:“这是我同学柳萱,今天一起过来的。”
杨晋原打量了一下柳萱:“这位同学,我们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见过?”
柳萱笑得很大方:“杨叔叔,上次华夏电视台的晚宴,我陪着我爸,跟您见过一面。”
杨晋原恍然大悟:“原来是柳董的女儿!”
柳萱笑着说:“杨叔叔大忙人,今天怎么亲自过来了?”
杨晋原摆摆手:“南锣鼓巷现在是我们的重点,我一听说三进大宅里有宝物,就主动请缨过来了!东西在哪里?我们看看?”
<!-- 双倍活动不在活动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