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7 吃饭的碗(1 / 2)

天工 沙包 1649 字 2022-09-27

另一个碗明显是同套的,形状大小、烧制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有碗壁上的水果换成了佛手、柿子、寿桃。

这碗在他那个世界,叫清乾隆粉彩三果纹墩式碗,工匠在上完白釉之后,先剔出三种果实的轮廓,再在轮廓里填充高温铜红釉。烧成之后,红宝石一样的三果纹在白釉的衬托下鲜艳醒目,称为“宝烧”。

这一对碗比苏进以前见过的官窑瓷器更出色,它们的碗壁薄得像纸一样,在光线的照耀下如玉生辉,美得惊人。

这样的碗,在他以前的世界,单只估价大概是80万到100万之间,两只成套价格更高,绝不会低于200万。

而在现在这个世界,文物古董的价格还要高出至少三倍……也就是说,这两只碗,至少能卖到600万!

这一对碗保存得非常好,品相很高,至少在八品以上。但是同时也能看出来,两个碗都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石榴那个甚至今天还用过……

他有点不可思议地问道:“你们真的在拿它吃饭?”

纪老太太幽默地道:“饭碗饭碗,不用来吃饭,难道用来上香?”

苏进转身问道:“纪奶奶,您知道这是什么吗?”

纪老太太气定神闲地笑着:“乾隆的也好,现在的也好,饭碗被做出来,始终都是用来吃饭的。”

原来她知道……

苏进凝视着这两个碗看了半天,感叹道:“您说得对,饭碗被做出来,就是应该用来吃饭的。”

纪老太太像个小女孩一样,高兴地笑了起来。笑了一会儿,她感叹道:“好几十年了,你还是第一个认出来的。”

苏进摇了摇头:“大部分人看到你们这么用,都会以为是假货吧。”

他又欣赏了一会儿,把瓷碗放回了原位。纪老太太走过去,拿起绘着佛手的那个,轻轻抚摸了一下。她的睫毛微微颤抖了一下,像是怀念着什么一样。

这个碗已经很久没人用过了,应该是自从她丈夫死后……

苏进没有打扰她,而是静悄悄地离开了。

出门的时候,苏进抬头看了一眼,又在门缝后面发现了那个老人。他警惕而冷漠地跟苏进对视,苏进微笑着点头致意,转身离开,直到彻底离开这里,背上视线的刺疼感才彻底消失。

这是纪老太太对门的邻居?他这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

咦,对了!

苏进突然停步回头。

这老人家里所在的位置……南锣鼓巷七号院?

苏进盯着那边看了好一会儿,才回过身,继续往前走。

这个南锣鼓巷跟他记忆中的那个完全不同。

南锣鼓巷是从元都时代就留下来的老/胡同,以前名叫罗锅巷,从乾隆时期开始改叫了现在这个名字。

它曾经是国家定下来的3A级景区,之后受不了游客太多,主动取消了。

这条胡同及周边区域在元朝时候就是中心区域,明清时代更是达官贵人的聚居地,胡同里有四合院,也有大宅门,基本上都是古建筑,带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在他以前的世界,这算是一条半步行街,也是民俗文化和酒吧的聚集地,非常繁华,长年堵车。

苏进以前去过好几次,它经历过严格的修葺与维护,保留了原有的风格,但也并不陈旧。

他现在眼前的这条胡同就不同了。它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风格,修葺什么的就谈不上了。在里面住的基本上都是住家,还不是特别富裕的那种,不少人家屋上的瓦片都残缺不全,门口的石狮旁边堆满了垃圾杂物,门上的漆斑驳脱落……苏进这样的人,当然能从一些细节看出原有的古韵与珍贵,但大部分人眼里,估计就会把这里认成是一个普通的贫民窟。

这估计也是文化保护不利的结果了……

他走了一会儿,突然抬起头,看向右边。

透过房顶可以看见,南锣鼓巷外面,更远一点的地方,已经是高楼林立,全部都是新建起来的。它们几乎包围了这里,就单只留了这一片出来。

苏进向四周各望了一圈,沉吟不语。

如果从高空看下来,估计会发现,高楼中间有一块空地,像是特地被留下来的一样。

真的不是特地的吗……

南锣鼓巷不长,纪老太太住得也不算太深。没走一会儿,苏进就到了巷口,看见了那座牌坊和牌坊下面的人群。

他离开这么一会儿时间,牌坊下面聚集的人群更多了。围在这里的不仅有老太太们,还有几个老头,甚至还有两个中年人。

他们高高举起手里的东西,对着里面大叫:“洗我的,洗我的,现在轮到我了!”

人群中央,一个声音稍微抬高了一点。这个声音非常清朗,算得上好听,但严重缺乏抑扬顿挫,几乎每一个停顿都是固定的。苏进马上就听出来了,这声音是方劲松的。

方劲松冷静地对周围的人道:“你们这样挤,结果就是耽误我们干活。不如这样,我这里写了一些编号,你们先领过去,贴在自己的东西上。然后你们把东西放在这里,人可以走开。我们会按编号安排工作,洗好的东西放在这边,你们有空过来拿就行了。”

这法子就像银行取号,只是排队的不是人,而是东西,当然更方便更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