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正与歪点子(1 / 1)

日本,稻草人村。

怀清研究所的人员正坐在海滩上探讨,当年为了掩饰挖掘黄金的动静,南易曾经在那里投资建立了一个度假酒店。

从心控小组、金融小组、情报小组等多个小组抽调人员,并对外招聘和从其他机构挖掘人才组成的怀清研究所,主要负责研究全球女性的消费心理,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平时罕少与外部人士接触,因此很少需要坐班,经常会在外面一边度假,一边展开头脑风暴。

北村纯子,早稻田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博士高材生,之前在野村综合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零售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各位。”北村纯子扶了扶眼镜,“我认为想要寻找华囯未来零售业会有什么样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日本整个宏观社会和业态变迁背后演变的规律,然后再从具体的企业着手,去看日本零售业态出现一些结构性变革的时间点,将之映射到当下的华囯。

我之所以这么说,第一,日本面积小、民族单一,消费社会变化步幅相对整齐,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样本,很容易就可以把脉络梳理清楚。

第二,华囯和日本在文化上有共通性,在社会层面上,华囯的一线大城市和二线中型城市与日本的关东、关西都市圈,在人口密度、城镇化发展脉络上非常接近。

整体而言,我估计二十年后,华囯的人口结构会非常接近于当下的日本。

第三,日本的消费零售业师承于美国,七十年代初把美国的便利店业态移植过来,到现在已经隐隐有成为世界第一的趋势,华囯做为后发展国家,消费零售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果说研究美国可以看到‘机遇’,那研究日本可以看到‘现实’。

第四,在一个发达经济体里出现过的商业模式,拿到一个新兴经济体里去运用时,就如同穿越到几十年前,可以按照已有的逻辑重来一遍,我认为消费零售业也是如此。

我把日本从战后经济崛起的1954年到当下的1991年,划分为两个消费时代。

第一消费时代就是从1954年到1971年,总体来说,这一时期,日本吸收了前三波科技革命成果,社会和企业设备投资空前活跃,消费者全民奔小康。人口从09亿上升到1亿,人均gdp从400美元上升到4000美元,城镇化发展水平急剧上升,东京的地价也疯狂上涨。

1975年左右,整个日本社会有将近90的人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这就是日本的一亿总中流现象。整个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需求同质化导致消费同质化,消费同质化之后就是生活方式的同质化。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消费品就是电视、冰箱、洗衣机,代表性零售业态是百货和g。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