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笼子里的金丝雀(1 / 2)

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笼子里的金丝雀

曹晓国担心柳俊受不了药材交易市场的混乱肮脏,柳俊看上去却不是很在意,慢慢在市场里行进,不时东张西望,脸上带着微笑,似乎很是兴致勃勃。

他这一回“微服私访”,还真没有要找茬的意思,就是想了解一下实际的情况。这也是柳俊的习惯了,尽可能了解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的贴近实际,减少偏差。

柳俊深知,上位者一个疏忽,到了下面,会造成何等巨大的损失。

制定贴近现实的政策并努力贯彻落实,才是领导人的第一要务,其他的均只是辅助措施罢了。

另外,柳俊也很喜欢这种深入民间的生活,随着他地位的上升,融入普通群众的时间和机会也是越来越少了。柳俊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

这个比如很熟悉,似乎也很恶俗,却是事实。

束缚柳俊的那只看不见的笼子,就是各种各样的规则,各种各样的关系网,其中也包括柳俊自己亲手编织起来的,那张在普通人看来,庞大到不可思议的关系网。因为柳俊到了如今的位置,有很多规则,他必须要去遵守,很多的关系,必须要去梳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柳俊很不喜欢这种约束!

没有人喜欢这种约束。

但是,这却是现实。仕途之道,原本就是一条单行道,没有掉头的说法。古时候资讯不发达,地球还不是“村”,官员老了,可以上书“乞骸骨”。如今资讯发达了,科技进步了,地球也成“村”了,“乞骸骨”都成为了一种奢望。

柳俊只能走下去。

故此,这一趟“微服私访”,柳俊是当做难得的旅游来享受的。

丹阳市虽然经济不发达,风景却是极好的,绿化程度更是全省最高的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堪称真正的绿色家园了。

昨天从丹阳市区驱车赶往德城县,一路上绿树成荫,柳俊感到胸怀大畅。丹阳市的公路等级不高,单是这道路两旁的绿树,似乎也足以弥补不少了。

柳俊甚至和同车的曹晓国开玩笑,说就算不去风景名胜区,仅仅在这些公路上开车跑一趟,也可以当做是旅游了。

曹晓国点头称是。

眼下这个药材交易市场,在别人眼里混乱不堪,柳俊却饶有兴趣。

不过胡浩然就不这么认为,他现在神经绷得紧紧的,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这样的环境,对于警卫干部来说,乃是极大的考验,似乎任何时候,均有可能发生意外。

当然,负责警卫柳省长和曹副省长安全的人员,不止胡浩然一个,省武警总队也派了两名精干的军官,追随在左右。加上柯启帆和曹晓国的秘书,只要不是发生“针对性”的事件,还是足够应付的。

柳俊不担心这个。

如同他对邓文所言,丹阳市不是龙潭虎穴。相对来说,丹阳的民风还是很淳朴的。

德城县这个药材交易市场,是丹阳市最大的中药集散地,甚至也是a省东南数市最大的中药集散地,规模很大。它的前身,就是一个小城镇,因为德城县山高林密,盛产各种珍贵药材,一些山民采到了中药,都会拿到这个集镇上来出售。随后一些有经商头脑的人,便在集镇上开了几个专门收购药材的商行,做开了药材生意。随着时间推移,来这里收购药材的商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规模。发展到现在,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药材生意。很多外地人,也跑到这里来做生意,小集镇俨然成了一个“移民城市”,南腔北调,各种口音都有。窄窄的街道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药材。加上摩肩接踵的人流,当真是好一派热闹场景。

不过柳俊这一行人的出现,还是让一些见多识广的老板暗暗纳罕。

看上去,柳俊和曹晓国均是气度沉稳,俨然大人物,凭直觉,应该是身价很高的大老板。但是看上去,对药材却很不内行。柳俊不时会走进一些店铺去和老板攀谈,问的也不是药材的价格,品位,而是生意流通的情况。诸如什么时候那种药材好销,什么时候生意最兴隆,都是来自哪里的客人在收购药材等等,倒像是做市场调查的。

见柳俊和曹晓国不像是普通人,大部分老板倒是客客气气的回答了柳省长的提问。也有个别老板忙不过来,对一省之长也就爱理不理的。而且这部分老板,大都是女性,耐心比较差。这人不买药,只管喋喋不休的问个不了,谁见了不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