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孙承宗不是杨涟(1 / 2)

朱由校购买了些药物后,突然觉得自己还应该买些明朝书籍。

自己既然成为了明朝皇帝,而且还是明朝末年的皇帝,哪怕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以后的腐败生活,也得更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个朝代。

至少自己得知道明朝为什么会在十七年后灭亡,自己还来不来得及挽救,究竟该如何挽救,到底有没有解决之道。

朱由校选择了“图书”选项,输入“明朝”两字后,除了自己看过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外,就果断买了《明朝文官铨选制度》、《晚明史》、《南明史》《明末农民起义》等一大批书籍,连带阎某某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也被他囊括了进来。

很快,他床榻旁边的书架上就摆满了这些已经变成了线装书的现当代明史类书籍。

看了一下午,朱由校对明朝了解倒也更深了些,除了某些人的无脑黑以及刻意吹嘘少数民族政权的书籍外,朱由校发现木匠皇帝似乎并不是那么不堪。

至少这位皇帝在位期间,没有掀起多大的农民起义,关外战事也没有恶化。

但同时这一个时期也是东林党被全面压制的时期,宦官专权和阉党主政的时代。

朱由校渐渐发现,也许这个所谓的晚明历史最黑暗的时期只是针对东林党而言。

对于老百姓们而言,宦官主政也罢,文官主政也罢,跟他们都没关系,不过是带把和不带把的区别而已。

谁能给他们一个太平世界,他们就能老老实实的种地,但别让他活不下去。

朱由校回忆了一下自己俯身的这位木匠皇帝的一生,发现他并没有加派百姓赋税,辽响已于万历四十八年停止,剿响和练响是崇祯年间的事。

“看来,这位最被后人耻笑的木匠并不是一昏聩之君,一切只不过是投靠清朝的东林党文人的无端抹黑而已,明亡实亡于这帮自私的文臣耳,可怜的崇祯帝到临死前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就在朱由校感慨之时,魏忠贤走了进来:

“启禀陛下,太常寺卿郑三俊以及其姻亲兵部主事刘明仁家已被查抄,共抄出黄金四万两,白银十三万七千两,古玩字画更是不计其数,总估价约在十万两上下,信王府也已经被包围,太医院也已被控制,但太医院胥院判已服毒自杀。”

“一个三品的太常寺卿就能查抄出超五十万以上的财物,我大明的官员也是够富的(虽然工资不高),也难怪清朝的皇帝那么喜欢抄家,大明到现在财政如此艰难,是不是就是因为朕对他们太仁慈了。”

朱由校说着又问道:“这郑三俊的家族产业不止在京城一处吧?”

现在的大明还没有到崇祯后期军队不听朝廷之令,以至于到弘光时督抚也如割据诸侯一般的时候,因而锦衣卫和东厂这些皇权的代表还能镇压得住文武百官。

而且经过朱由校和魏忠贤的七年努力,比起万历中后期,皇帝独裁的权力已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