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三天,李耀再次来到建康府,带来金国拟定的双方议和谈判的基本条件:一、双方在建康府与镇江府之间的下蜀镇进行议和谈判;二、双方议和代表为正使一名,副使两名,从行官员十名,随从二十名;三、议和时双方都不得再战,各自以现在占居城池为准,无城之兵一率退后十里驻扎;四、议和双方可以各带三百士兵,保护议和人员。 如果宋朝对这四点没有异议,则可以选定议和日期,并提交代表官员名单。
大宋君臣商议之后,觉得这四点都可行,同时,又补充了三点,一是在下蜀镇东西十里的地方,宋金双方可以各派五千人马接应,二双方停战不仅限于江南,同时也要通知江北的人马也必须停战,并甴宋军提供船只,送金军使者过江,通知完颜陈和尚,三是随行的三百士兵中,为骑兵一百,步兵两百。
金国君臣接到大宋的补充条件之后,也无异议,当即同意了宋朝的补充条件,于是派人将议和人员名单通知建康朝廷,并且约定三天以后,议和人员在下蜀镇碰面。而建康朝廷也将自己的议和人员名单提交给了金军。
宋方议和代表正使为枢密使韩彦直,副使是刑部尚书范成大,左正言兼翰林学士赵汝愚,随行领军保护的大将是赵草。金方议和代表正使为左丞相仆散忠义,副使是参知政事蔡松年、元帅左监军白彦敬,随行领军保护的大将是石抹燕山。从双方议和代表的官职看来,也算基本对等。
但双方议和的第一天就生了激烈的碰撞。
原来刚一见面,双方各自都带着一份自己拟定的和约蓝本。宋朝拟定的和约是:一、双方边境以长城为界,金国必须归还大宋所有土地,包括燕云十六州;二、金国必须向大宋称臣;三、金向大宋遣皇子为质。而金国提出的条件是,一、双方以长江为界,江南属宋,江北属金;二、宋必须向金称臣,宋国君之位需由金国策封;三、宋毎年向金国納贡银一百万两,绢一百万匹。
从双方各自提出的初步条件来看,完全就是南辕北辙,根本不可能谈到一起去。因此立刻就生了激烈的争吵。
范成大先难,道:“我大宋皇帝志在安民,所以才谕令息兵,与尔等议和,但依在下看来,你金邦根本没有议和的诚意啊!”
蔡松年立刻反问:“我大金亦不愿见两国之民受刀兵之苦,皇上方才允许议和,贵使何以见得我大宋没有诚意?”
范成大冷笑了一声,道:“如今你主受困于江南, 孤穷于一隅,食不下咽,朝不保夕,还敢犹言划长江而分两国之界,想要我主称臣,交纳岁币,真是妄想,若说贵邦是诚意议和,如何可见?”
白彦敬“哼” 了一声,道:“我大金现守在江南不假,然尚有雄兵十数万,上将百佘员,粮草供应,两年有余,你等又能奈我何?何况如今淮东尚在我大金掌握之中,南阳亦有大军十数万,取江北之地,易如反掌,何称妄想?到是你们南朝自不量力,居然想以长城为界,让我大金称臣纳子为质,莫非这就是南朝的诚意吗?”
赵汝愚摇摇头,道:“贵使此言差矣,岂不闻‘国主久居其外,内必生乱’之理,想你金邦立国不足六十载,然弑君夺位之事,以有两回。你主当年获得君位,不正是趁海陵王征战在外,方得乘虚而入吗?如不尽快归国,恐怕你主危矣!犹之大言不渐,何敢与我大宋再论强弱?”
蔡松年变色道:“我主乃圣德贤明之君,号小尧舜,民皆归心,士人臣服,岂是海陵王所能比,绝无敢大逆不道,犯上做乱之辈。到是你们南朝,如今以是双悬日月,两君并立,你主能否稳居江南尚未得知,不知是谁人危矣?”
范成大立刻道:“贵使未免夸大其辞了吧!如今川中四路,两广、两湖、京西、淮西具属我主所有,赵恺小儿不过是疥癣之疾,如案头之灰,拂之即去。只是我主念其同宗之义,不忍为之,只希望他能自行醒悟罢了。岂可与我君相提并论。贵使若是以为赵恺可为江南之主,不妨去与赵恺议和,向必来找我们。”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争得不可开交。后来连随行的十名官员也都加入了争论之中。到是只有两位正使韩彦直和仆散忠义一直在一边静坐,看着下属们争吵,却一直没有开囗。
双方争了一个多时辰,韩彥直才对仆散忠义笑道:“贵使,我看今日是不会再有什么结果了,不妨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