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症状成因之—退行满足(2)(1 / 2)

就上例而言,

如果要进一步了解其强迫的根源,就要了解他为何如此极端地同情母亲。

现实生活中,一个男人害怕见到女人的眼泪,理由无非是同情她。

对于一个不同情甚至讨厌的女人的眼泪,男人是不会太过不忍的。

焦点又再向前推进一步——为何那个男孩如此同情母亲。

我尽量不用专业的术语,而只是用日常的生活逻辑来解释。

一个男人过分同情女人和弱者,在普通人看来,可以用“妇人之仁”来描述。他们甚至会陪同女人一起伤心落泪。

这也可以称之为“女性化”。

既然是“女性化”,那他就缺少了男人应该有的阳刚与坚韧。

焦点推进——男性特质的缺失,女性特质的增加,是导致他强迫的原因。

这里可以用一种形象直观的方式来描述:

如果问,一个人的人格由什么基本要素组成?

也许范围有点大,不好回答。

那么,再从严格的生物学上问:一个人的身体(包括大脑信息)由什么基本要素组成?

不难回答:就是母亲的X、父亲的X、Y染色体组成。

那么,一个人的人格,也不外乎是父亲与母亲两种人格的结合。

也可以用一阳一阴来描述。

对于男孩来说,健康平衡的人格应是大致处于父母两种人间中间,偏向于父性。但他又是“恋母”的。

也许你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对明显的矛盾。怎么既偏向父亲,又会恋母呢?

这个在以后将会详细解释,这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的。

现在只能说,男孩“恋母”是一种普遍的基础性的特质,与人格偏向父亲并无必然联系。

如果一个男孩的人格不是偏向父性,而是更接近父母的中间点。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他的性格就会表现出一种温和、柔弱。

如果再偏向母亲一点,就是“女性化”。这只能算是一种变态,还不是真正的病态。

倘若再偏向母亲一些,就会形成病态的依赖。

这样一来,人格就开始失衡。本来处在一对平衡力中的人格如果过多地偏向一方,另一方自然会向他施加压力。

男孩过多地倾向于母亲,父性的阳刚就会给他施加压力。

因为他已背离了父亲的人格,自然会强烈抵制父性人格的压力。

这样一来,自然形成了一对强烈地对抗力量。——这就是强迫的表现形式。

也许读者会疑惑,明明是对外公强迫,怎么会联系到父亲?

这就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上例不难看出,强迫症患者的心路历程总是迂回曲折的。

这个曲折过程就是:他的父亲脾气暴燥,曾经在发怒的时候,骂他和母亲:你们怎么不去死!?这种怒骂甚至还牵涉到母亲的娘家。

那个时候,他的人格就已过多地倾向母亲,依赖母亲。自然会强烈抵制父亲的怒骂。

现在外公过世,似乎正好验证了父亲的怒骂,更加让他在潜意识中对这种骂敏感。

一言之:由于他的父性人格缺失,认为自己绝不能父亲那样骂人,自然会强烈排斥父亲的暴燥与刚烈。可是,越是排斥,他就越容易纠缠这种骂,无法转移,渐渐把这种骂与抗争演化为自身的斗争。

这可在日常生活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找到答案。

具体是如何演化的,将在后续中描述。

可以确定的是,他曾经健康的时候,人格并没有偏离,也如父亲般阳刚,敢于对不满的事大声怒骂,也不管对方是谁。那个时候自然不会形成激烈对抗,也就不存在强迫。

所以,这种曾经熟悉的记忆的淡忘,催生出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陌生可怕的记忆——莫名产生骂人的冲动。自然产生排斥与抗拒作用。

就好像对自己说:“我怎么变得这么无耻暴燥了?”

其实是父性记忆的淡忘,才令他产生疑惑与抗拒。

分析到这,似乎已经接近了强迫的病根——人格偏离。人格偏离不外乎两种:男孩偏向母亲,女孩偏向父亲。

但即便全面了解了“人格偏离”,还远远不够。

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答——人格为何会无缘无故偏向于母亲,背离父亲?

就像惯性定律一样,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静止的保持静止,运动地保持运动。

人的心理也应如此。没有外力的推动作用,人格是不会无缘无故失衡的。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一部分人一辈子都健康,而另一部分人随便受到暗示就会诱发心理疾病。

因为有部分人没有经历外力的推动作用,保持着心理的健康惯性。

外力是偶然的,并非每个人都会经历同一外力事件。

所以,经历过偶然外力推动的,人格就可能失衡,而不再延续健康的心理轨道。

“外力问题”将作为第三阶段的分析内容。

现在只能用目录性的简要方式,来描绘我对心理疾病形成过程和成因的大致理解——症状→暗示→退行满足→人格偏离→待解……

在详细阐述心理疾病所有形成过程之前,再举几个例子,以便证明强迫病因的共同本质。

有一位温驯谦和的男子L,他的强迫症状表现为“强迫攻击思维”。

越是他喜欢的人,他越有这种攻击倾向。

这令他十分痛苦自责,强烈地抵制这些攻击思维。

不难想像,一个温柔善良的人竟产生这种莫名的罪恶思维,会是多么的不安。

但是,正如强迫症的特点,越是抵制,越是强烈。强行不去抵制,强大的罪恶感令他痛苦不堪。

这种罪恶感是持久的,并不会因为强迫症状的暂时消失而消除。

根据心理分析理论,任何冲动都是有原因和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