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熊槐刚将内心惶恐不安的太子横安抚下来,就见一个侍者前来禀报:“大王,刺史令求见。”
“请。”熊槐应了一声,然后看了看一旁的太子横,笑道:“太子,刺史令此时来求见寡人,想来那些贼子的身份已经弄清楚了。”
“父王英明。”太子横闻言立即应了一声,同时,脸色也稍稍舒缓。
如果陈轸能查清那些盗贼的身份,证明盗贼跟乐君他们毫无关系,证明他跟乐君他们毫无关系,既没有联合乐君也没有出卖乐君,那就太好了。
熟话说,知子莫若父,虽然他相信自己的父王是了解他的。但是,相同的道理,知父也莫若子。
从年少轻狂少不更事到现在,他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也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二十年来的默默观政,太傅十几年的教导,身边的辅臣的提点,现在的他,已经对楚国的现状有了很深的感触,他同样也对他的父王的决心知之甚深。
从二十多年父王率领五国大军伐秦失败,再到父王与已故令尹昭阳两次清查楚国人口失败,这三次国外国内的大挫败,让他的父王下定决心改变楚国,要在楚国进行变法。
而二十年前屈原等人的第一次变法,在国中贵族封君的强烈反对下,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那一次的失败,不仅没有打掉他父王的变法决心,反而让他的父王更加坚定了变法决心。
然后,十几年后,屈原唐昧卷土重来,汉北江东两地的先行,对江汉封君的打压,无不表示父王变法的意志已经不容改变。
而面对这种情况,父王在他行冠礼的时候,就给他一个静字,让他学习庄王,默默观望朝政,他的老师太傅环渊也让他大行无为之为。
最初,他对父王与太傅的心意并不理解,但当他真正静下心来,他却明白了。
虽然父王已经下定决心变法,甚至为了变法已经准备了十几年,但是,父王依旧对变法能否成功没有信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这个太子就是楚国未来的保障。
只要他安安静静的观政,既不表现出倾向于变法,又不明确表示反对变法,那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储君。
若是变法成功,那就什么都不用说,待父王之后,他只需直接享受胜利的果实便可。
若是变法失败,那他这个奉行无为的太子,这个楚国的合法继承人,便可轻易拉拢一大批楚国贵族,然后收拾残局,休养生息,避免楚国因变法而四分五裂,以为将来再度复兴楚国。
而这一切的前提,那就是他不偏不倚,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不能轻易入局。
否则,那他这个储君就不是父王想要的,也不是楚国所需要的合格储君。
现在,城中的探子三番两次的将他和乐君他们扯到一起,要么说他联合乐君他们,要与父王决裂了,要么说他出卖乐君谄媚父王。
如是种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在断他的根基。
要是他与乐君等人有勾连,明确的站到父王的对面,他相信,这情况只要属实,那他父王一定会废了他的。
对此,他丝毫不怀疑父王的变法决心,哪怕他这个太子也不行。
若是他出卖乐君紧紧的与父王保持一致,这更加不行,楚国有一个一心变法的楚王已经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再添上一个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