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第二份电报打开,大家才明白大本营的思路。
中亚方向已经动了,现在就要看红军会不会派援兵来。倘若鄂木斯克一直围而不打,则对于红军救兵也是一种牵制,是顾鄂木斯克还是顾中亚方向,都是一个难以抉择的疑问。反正西伯利亚铁路运力不济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只要国防军步步推进,建立稳妥的基地之后,整条铁路线都面临国防军的威胁,更不必说单纯空中优势就能够让红军喝一壶了。
消耗战看上去累一点,但却稳妥许多,更何况大本营源源不断地推出新式兵器,步兵炮、装甲车、坦克、飞机各种型号层出不穷,能不能适应实战需求非得现场实践才能明白,鄂木斯克还算是个不错的试金石。一下子把人打死固然有点过瘾,但也缺了不少乐趣。
“我命令,除原有兵站迅速恢复以外,其余兵站务必加紧建设,2个月之内必需全线完成。”兵站的位置是参谋部已经反复考量过的,最近一个兵站到鄂木斯克郊外的部队集结地,最起码还要8-9个兵站需要建设。2个月的时间看上去比较长,实际也是有点紧张。
更何况按照要求,在鄂木斯克郊外还要新建一个飞机场,从这个机场出发,能与新界的机场互为犄角,半径500公里的覆盖圈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意味着鄂木斯克以西至少500公里的铁路线纳入了飞机轰炸区,无论敌人怎么躲避,这500公里都不是一个夜里能开完的,天一亮,西伯利亚旷野上所有的火车都是靶子,部队还好,可以就地疏散,物资是绝对躲不开去的。从夏季到秋季,除了个别时候,几乎都是飞行条件良好的季节,只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南下,那时候才不适宜用兵,可鄂木斯克要是能撑到那个时候,恐怕早已是饿殍遍地了。
算来算去,以慢打快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个中央师会同1、3、4各师包围鄂木斯克,同时抽调兵力新建兵站,各部工程兵协助建设机场。”蔡锷斟酌了一番,“重装支队暂不归队,依旧保留独立建制,追杀一切敢于突围而出的红军……”
开头几天,布琼尼等人还在为及时撤退、摆脱了中国人的合围圈而感到庆幸,但劲头一过去后,却发现有更多的问题。
鄂木斯克虽然是个不小的城市,也曾经是高尔察克政权的所在地,但他和别的城市一样,所有物资来源都需要依靠补给。原本城里还有一点儿库存作为家底,但全部都在红军进攻的时候炸的炸、烧的烧,带的带而折腾光了。光是高尔察克带领人马撤退的时候就将整个城市席卷一空,虽然他本人在撤退后不久就为乱军所杀,连尸首也不知去向,但被席卷的物资是不会再回去了。布琼尼率领部队占领城市后,本来剩下的物资便不多,还得再分一部分给城里留下的老弱病残,更是捉襟见肘。所有物资,都要仰仗那条不是很靠谱的铁路线。
为了准备前一番的大战,布琼尼狠狠心带走了近乎全部物资,原以为在这期间会有后援送到,但布尔什维克在欧洲都自顾不暇,哪有心思照顾西伯利亚,发过来的物资除了面前能维系城市运转外,几乎就没有任何库存。更让布琼尼痛心疾首的是,为了撤退时轻装前进,很多士兵抛掉了补给、弹药、枪支,除了个人为数不多的口粮之外,几乎是赤手空拳跑了回去。
现在的鄂木斯克,除了新增4、5万嗷嗷待哺的人口之外,别无他物。更不必说,一路过来染病的,受伤的都需要治疗,除了仅有的一点西药能留给中高级军官外,其他病号都只能瞪着眼睛等死,甚至于受伤不重的也只能采取截肢手术,以免以药物不足而引发大感染。
食品、药品、弹药……彻彻底底地将布琼尼等人逼疯了,求救的电报雪片般地发往莫斯科,祈求党中央迅速加以支援,否则鄂木斯克就是一座死城。
而在这个时候,国防军方面的机场和兵站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围困鄂木斯克的大军除了每天定点的炮击以外,压根就没有攻城的意图……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