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儒之蜉蝣 陈二四 522 字 2022-09-25

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古代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生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在古代社会,慢慢就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巫师、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称赞人殉为厚葬,厚葬遭到墨家的极度反对。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儒家不是宗教,只是宗教对儒家文化的称谓,为历代儒客尊崇,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儒从社会公众中逐步分化出来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不论他们的原初职业如何低贱,实际上都意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足以承受这一部分人从直接劳动者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有闲的阶层。同时,也正因为他们的有闲,使他们有可能将原来那些经验的礼仪逐步提升、规范,并终于成为社会结构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智者阶层。从此,他们中的一些人又不甘于那些原来的低贱职业,或期望成为政府的典礼官,或期望成为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的君子儒。

儒士,可以不考取功名,但不可以不立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而立,后又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而至巅峰。妄以个人之志,建百姓之风骨,种族之脊梁。无数读书人挥洒着自己的书生意气,不只为了让自己名篆青史,更多的是民族之繁盛,责无旁贷。

这是一个读书人成长的故事,他虽像很多读书人一样,但甚至不如很多读书人,因为他现在什么都不知道,就像我一样。所以这是一个思辩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他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但是不要急,因为他还在成长,他的一切都很未知。

赵阿大是一个读书人,一个不怎么会读书的读书人,一个读了很久书但大家却说他什么也没有读明白的读书人,他总会问,问天,问地,问众生,他读了很多书,问了很多人,但是他还是在问,从来没有停止。他问蜉蝣,朝生暮死可有遗憾,自答之,生于黎明,仰望太阳,生于暗夜,共伴星月,有什么遗憾。但是蜉蝣怎么会没有遗憾啊,它只能活一天,它什么也改变不了,它的无憾是被人定义的埃蜉蝣并不会为自己短暂的一生长吁短叹,对死亡多愁善感的只有人类。在我们为蜉蝣短暂生命悲叹时,也许它们对于一天的时间已经足够满足。蜉蝣这样渺小的生物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可能是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