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李谦所料的是,在上映的第二天,《在路上》的“票房”开始直线跳水——虽然这个票房,就一座影厅而已,就算场场爆满也是有限,但作为新作试水,这个票房的多寡,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第一天,连映五场,前两场满座,第三场开始掉人,到第五场,上座率就只剩下了八成左右,而等到第二天,随着这部作品已经有两千多人看过,它的观众自发口碑,开始在前来参加电影节看电影的观众们中间扩散开来,于是,上午两场,上座率一下子就掉到了不足七成。
而且,不得不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就是,这里可是电影节!
爱看电影的观众全国到处多得是,但是会大老远跑来广州府,到电影节上来看电影的,却有很大一部分都可以算是真爱粉儿了。
一来,这部分观众的审美水平、鉴赏趣味,相比全国平均水平而言,肯定要高出一线,二来,这些观众特意跑到广州府来,居中有不少,是特意抱着猎奇的心态来的,甚至有一部分人,就是专门跑来想看一些国外的、注定不可能在国内大规模公映的电影,所以这帮观众的口味,其实是要更偏文艺电影一些的。
可即便是这一批观众,都对《在路上》不太感兴趣。
等到下午三场,上座率竟掉到不足五成,金汉的脸色就开始严峻起来了。
虽然这个上座水平,还是要比目前在电影节上评价极佳的《红色石头的山》还要稍好一些,但是要知道,那可是一部外国电影,而且还是偏门的伊朗电影!
另外,那片子别说普通观众了,稍微高端点的文艺电影爱好者看起来都吃力,实话说,也就是金汉他们这些人,才能从镜头语言啊之类的方向上,看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东西来,对于绝大部分普通观众而言,这部电影你看完了也什么都看不懂,顶多记住个电影名,知道电影讲的是一帮放羊的和捡破烂的孩子的事儿。
可是没办法,伊朗电影哎,我们看不懂不怕,既然来都来了,好歹买张票进去瞄一眼,回到家里也是一项装逼的资本不是?那可是他喵的伊朗电影哎!
多稀罕啊,多冷门啊!
羊城电影节于4月15日开幕,要到4月24号才结束,前后十天,李谦来得晚,错过了几部开幕电影的放映期,不过没关系,他错过的那几部,都是将来肯定会公映的,李谦准备到时候再跑去影院看。
反倒是从他来到之后的这几天,一些参赛的小众电影开始放映,他就带了帽子、墨镜,把王靖露也捂得严严实实的,俩人每天都溜出去看电影。
要按说,这真的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如果李谦是一个普通的大四学生的话。
可现实是,他不是一个普通人。
除了藏头露尾、遮遮掩掩生怕被记者拍到两个人一起看电影之外,就连吃饭都不敢一起——虽然看王靖露的态度,她似乎并不怕曝光了,但李谦却不想在这个档口出什么乱七八糟的岔子!
道理很简单,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还有几天的功夫就要开始发售了,这个时节要是闹出点新闻来,就算不是炒作,也成了炒作了。
于是,他们俩只好低调再低调。
为了想两个人一块儿安安静静的吃个饭,甚至要离开电影宫所在的这座镇子,远远地跑进广州府的城里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