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仙人抚我顶(1 / 2)

煌煌魏晋 兰陵花染颜 998 字 2022-09-23

古人砍柴为樵,取草为苏。苏门山西侧有一座山,称凤凰山,两山对峙如门,苏门者,即“樵苏者入山之门也”。也因山前有百泉,故也称百门山,它北连太行群岭,南吐清泉,满山翠柏,一片葱绿,祠宇亭台,点缀其间,奇异有趣。

背依崇山峻岭,俯临碧波清流,山上翠柏茂密,许多古迹掩映期间,景色奇异有趣。山顶有啸台,是魏晋时孙登隐居长啸处。孙登字公和,号苏门先生,土窑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至腹,善长啸,好易读,扶一弦琴,人见之与语不应。有村人将其高高抬起抛入湖中,观其怒,登从水中爬出,大笑而去。竹林七贤中的稽康曾从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

孙登是汲郡共县人,孑然一身,没有家属,独自在北山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编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长发覆身,平生好读易经,安闲无事,常弹弦琴自娱。性情温良,从来不发脾气,有人故意捉弄他,把他投入水中,要看他发怒的形态,可是孙登从水中爬起来,却哈哈大笑,毫不介意。

后来居住在宜阳山,司马昭闻知后,命阮籍前往拜访,与他谈话,却默不作声。嵇康又跟随他游学三年,问他有何目标抱负,孙登也始终不答。

及至嵇康将离别时,对孙登说:“先生难道竟无临别赠言吗?”孙登说:“火生而有光,如不会用其光,光就形同虚物,重要的是在于能用光,光就能发生作用。人生而有才能,如不会用其才,才能反会召祸,重要的是在于能用才,才就能利益天下,所以用光在于得到薪柴,可保持久的光耀;用才在于认识获得道德真才,乃可保全其天年。如今你虽多才,可是见识寡浅,深恐难免误身于当今之世,望你慎重。”

嵇康未能接受,后来果然被司马昭所害,临终作幽愤诗,诗中有“昔惭柳下,今愧孙登”两句,深表感慨,后悔当初不听孙登相劝之言所误。

“苏门先生为何一言不发。”只见一道,一身一色长袍,头戴道冠或者挽一个道髻,手拿浮尘,身背一口宝剑。

一名头戴紫阳巾,身穿八卦衣的道士,在徐徐清风中飘然而来。只见他鹤顶龟背,凤目疏眉,面色红润,神态飘逸。他一来到人群中,立觉其气质非凡,似鹤立鸡群。

脚蹬一双藏蓝色翘头厚布鞋,身穿藏蓝色青衫大马褂,蜷坐中央,一对剑眉树两边,紧闭双眸,方形大口念念有词。

登曰:“何日栖鹤东观,竟不闻知,殊缺地主之礼。”

葛玄道:“野人新至,无交游。闻居士挥霍,深愿求饮焉。”

只见身边一道童青袍裹身,发髻锁发。脚踏棉布鞋,身挎一布包。目如晨星精光闪,气势如虹坐如山。龙行虎步,步不踏尘,行如轻风拂柳,又如疾风过,不采尘。

“天师光临寒舍,唯有以酒相邀。”孙登这个才情颇高的隐士高人,隐居田园,一生耕种为生,甘愿清贫,也不随波逐流,深得世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