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绝望中筑底(1 / 2)

又是这种想让牛出力,还得牛贷款买犁的事情。

众人虽然腹诽,但这次大家难得目标一致,那一千点还真有可能是历史大底。

现在市场人气极度低迷,成交量大幅萎缩,有些股票稍微买一些就会冲到涨停板。

中金公司,作为券商老大,立场向来和证监会保持一致。

董事长李剑阁,率先表达了近期会入市的意向。

林海也紧随其后,当即承诺,近期将会腾出五十亿资金,用来买入个股,以稳定市场环境。

他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香江人,但这两年来到内地之后,学会了很多人情世故,自然清楚证监会和上层所需要的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对于这个华夏金融界的新星,在场的证券机构代表,都不敢小觑。

毕竟这个行业永远和实力、金钱挂钩。

而林海虽然是私募出身,并且学历不高,只是香江大学毕业,但根据业内消息传闻,他最早在香江的时候,可是炒股大赛前三的选手。

之后供职的无穷大私募,那就更是资本雄厚了。

运作过上千亿的资金盘。

哪怕是放眼整个国际金融行业,也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丝毫不逊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

甚至在战绩方面,更胜一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华夏国内的证券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比起香江成熟的金融体系、资金量,各方面来说,还显得非常弱小。

这么说可能很多人没有直观的体会。

就拿中信证券来说吧。

它以4089亿元的净资本,位居券商榜首。

海通、光大、华泰、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等五家头部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也仅仅只有二十多亿。

净资产最少的是长城证券,只有五亿多。

连来参加这个会议的资格都没有。

整体而言,华夏证券业净资本规模仍有待提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种大环境下,林海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超过了中金公司等一众老牌券商。

在一番权衡利弊后,大部分证券公司都要了贷款。

而在会议上,和陈杰交流密切的男子,就是东方证券的董事长——王国斌。

他贷了七个亿,成为第一家申请贷款的券商。

会议解散后,几乎所有机构的代表,都婉拒了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聚一聚”的提议,紧接着就是马不停蹄的返回总部。

毕竟今天会议上透露出来的信息,实在太过于重要。

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做好详细的入市计划,以应对这次的规模庞大的“抄底”行动。

陈杰和林海,也没有在百京停留多久,当天下午就乘坐一趟航班,返回了华南市。

这让李剑阁好一阵遗憾。

中金公司的收入是多元化的,涉及跨国投资,所以他非常想和林海交流一下对外投资的一些理念。

不过他也理解,这个节点的重要性。

因此也就没有强求。

只说以后有机会再聚。

等飞机降落到宝安机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陈杰没有回住处,而立即回到无穷大总部,找到了陈伟东,简单说明了今天会议上的内容。

“你是说,证监会已经号召你们集体救市了吗?”

陈伟东原本已经准备下班,但此刻听完陈杰说的,又坐回到了办公桌前,打开电脑软件,看起了上证指数的k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