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需要有人将他们从麻木之中惊醒;这会不会是玉帝的算计?(1 / 2)

(),

八仙想要顺利归位,显然没有那么容易。

其实当法海看到李承乾那一身装扮,尤其是看到他手中的一根铁拐,与那铁拐上的葫芦时,心中难免想到一位叫做“铁拐李”的仙人。

在他原本的那个世界,八仙已然归位而且他也知道,自己那个世界之中的铁拐李,绝非是李承乾。

可眼下,就真说不准了。

尤其是李承乾还得了老君的首肯,正式拜入了人教李淳风门下,将来修行有成,得道归位,也并非是什么难事。

如今这个世界之中,一些事情早就变得似是而非,八戒与悟净不也并非是既定的西游人选么?

那么八仙之中产生一些变化,似乎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况且如今的法海,修为已然触及到了三界顶端水准,再加上同天道也算是打过了几次交道,对于这样的事情,也并非不能理解。

正如自己西行,只要他们师徒五个去西天灵山将经书取回大唐即可,至于这西游的五个人,究竟是何人,恐怕也并不重要。

这上洞八仙,或许也是如此。

况且法海以法眼观瞧李承乾,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窥视到对方的前世的,其中也看出了许些门道每世皆有不可治愈之足疾,这是从先天神魂之中就带着的毛病,也是为什么李承乾的跛足,药石与仙法皆难医治的原因之一。

最有趣的是,他此前每一世都姓李。

自皇叔三藏法师这里得到了指点,李承乾便带着老君赐下的铁拐与葫芦,正式云游四海当日出长安的时候,李世民只是来到大慈恩寺的大雁塔之巅,目送这个大儿子出城。

等彻底不能目视其身形时,李世民才长叹了一声,在御弟面前也丝毫不隐瞒自己的疲累与无奈之态,“承乾此一去,却不知是否还有再见之时。”

李承乾拜入人教,日后的前途是肉眼可见的,别管李承乾出身皇族,身上有紫薇帝气在仙道一途的修行上步履维艰,但老君自然敢开口将他收入门下,那至少也会保着他成仙,哪怕只是一个散仙。

而一旦修成散仙,入了仙籍这寿元自然就不是他们这些人间凡俗能比的了。

但很快,李世民眼中的迷茫就尽数散去,留下的然都是坚定,他双拳紧握,看向了一旁的御弟三藏法师,沉声说道:“长生非朕求,但朕想要的事情,却难以在这有限的生命之中实现御弟,你说天道何其不公?”

法海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或许正是有这些遗憾,才愈发显得人族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三界各族之中,最绚丽多姿的吧。”

又有谁的人生是处处圆满的呢?

也正是因为充满各种各样的遗憾,才突显出每个人那独一无二的人生吧。

“殿下自然有洪福。”法海宽慰了李世民一句,笑道:“陛下之大唐,亦国运昌隆。”

李世民没接茬,此前御弟所言,让他这一段时间专心修行人族血脉之力,以提升自己的寿元但这段时间下来,其实并没有什么成效。

一来是他年事已高,身体早就过了巅峰期;二来也是国事繁忙,哪有什么修炼的时间?

虽然他也想过将皇位就此传给太子李治,自己当个太上皇闭关修行,但又觉着李治行事还稍显稚嫩,尤其是他秉性纯正,玩弄心计,恐不是朝中那些老狐狸的对手,故而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放手。

但今日就有所不同了,除却前太子李承乾云游四方,魏王李泰也在今日跟随金光仙去了麒麟山,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相对于当过太子的李承乾,他身上的紫薇帝气,就要稀薄很多了。

况且,如今大唐天子李世民与太子李治的位置十分稳固,紫薇帝气也基本都汇聚在他们二人身上,似他这样的皇子,也就是沾染些个边角料。

只是相对于李承乾来说,他的心思就要更加复杂一些了比如,自己修仙成功之后,以仙人之姿重返大唐,到时候即便是仙人不能当皇帝,可自己作为大唐的王爷,关心一下朝政不过分吧?

至于更过分的他一时还不敢有那个念想,毕竟大慈恩寺中还坐着一位三藏圣如来。

父皇曾经说过,在如今这等仙佛横行的三界之中,三藏圣如来才是我大唐的定海神针。

至于薛仁贵与王玄策这样的绝世狠人,虽然武力超绝,但毕竟寿元有限万一当真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那大唐将何去何从?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要放李承乾、李泰出去修行的原因之一,毕竟他活着的时候,可以保证大慈恩寺以及三藏法师与大唐之间的亲善关系,可当真等他龙驭宾天之后,究竟还是怎样一个状况,谁也说不清楚。

即便是御弟的品行值得信任,可万一御弟将来有一天,也同大圣一样去了混沌玄都城之中呢?

关键时候,那还得是自己人才能信的过。

而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也就是他的三个嫡亲儿子了。

其余的几个儿子,可就完没有这样的待遇,想要修行?

我看你们是想要造反。

即便是几个庶出之中,最受宠的吴王李恪,都没有这个待遇但因为李承乾与李泰先后去朝,李恪作为如今长安之中最年长的皇子,自然也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来,目前他是李治监国时的左膀右臂,李世民授开府仪同三司,官拜司空,加授太子太师。

就是想要利用宗室的力量,来对抗世家门阀。

而李恪,也是除李治之外,诸多皇子之中,最具才干的,否则也不可能得到李世民喜爱与重用。甚至在李治年幼的时候,李世民都曾经动过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贞观二十八年。

李世民退位,将皇帝正式传给了李治,自居太上皇。

话虽如此,但整个大唐都知道,大唐真正的话事人,究竟是谁。

李治就这样登上了皇位,一时诚惶诚恐,作为儿子的他,自然知道他的父皇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将皇位交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