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不发展火枪的原因(2 / 2)

听到这里,这些枪炮制作工匠以及军官都沉默了,这是这个时代火铳的局限性。事实上火铳兵装备一支火枪要八到十二两银子,事实上这个装备价值要廉价很多,比长枪兵还要廉价,火枪兵不用装备铠甲,就算装备那也只是牛皮铠甲或纸甲就行了。

因为火绳枪实在乏善可陈,一来质量不可靠,二来发射程序极为繁锁,从把枪架到叉架上到开火,一共分为二十五个步骤,手脚极快的士兵一分钟也只能打出两三发子弹,而手脚慢一点的,两分钟能打三发就该偷笑了。

二来是射程近,超过六十步就只完全没准头了,而后金的弓箭手却可以极为精准的射杀七十步外的目标,最要命的是,如果是急速射的话,他们一分钟能射出十五到十六支箭!

不难想象,在如此可怕的箭雨打击之下,站在最前排的火枪手必将人仰马翻死伤一地,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开第二枪的机会。

三段射别逗了,就算是采用三段射,一分钟也只能发射六到九次而已,跟弓箭手的速度相比,还差得远呢!

如果大不列颠面对明朝的步兵,不需要太过精锐,哪怕是九边军队的成色,不等大不列颠的火枪手冲到二十步,他们已经死光了。明军的弓弩也能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至于清军为啥能打成那个逼样,不是因为英法联军太强,而是清军太弱了。

熟练国外历史的朋友或许可以去查查第二次布尔战争,布尔”系荷兰语,意为“农民”。布尔人是指到南部非、洲殖民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后裔。结果呢,大不列颠投入了四十多万军队,历时三年,攻打一个只有十余万人的小国家,大不列颠付出了两万两千人阵亡,伤者十几万人。

这是武器性能的以及线列阵战术的局限性,并不是靠训练就能弥补的。如果用火绳枪来对付徒步前进的步兵,它会起到极好的作用,但是面对来去如风的建奴骑兵,它所能发挥的作用真的比较有限,这也是明朝边军宁愿用弓箭也不用火绳枪的原因。

经过枪炮局五天的闭门会议,会议讨论出五点总结性的意见,改善现有火枪的发射效率,争取火枪可以在一柱香(两分半钟)完成至少二十发铅子的射击。第二就是射程,改善火枪射程,使用至少达到弩机一百二十步的射程,至少让火枪在八十步内,拥有射穿建奴白甲兵三层铁甲的杀伤力。

再次就是取消火绳枪的落后发射方式,采取西洋人的自来火设计,提出命中率。最后则是改善火枪的瞄准机构,增加望山(既准星)设计,提高射击精度。

……

这段时间移民隔离点的流民和难民,经过三天的封闭式隔离,开始陆续有人搬走,率先搬出的则是曹刘氏。因为曹石头阵亡时,已排长级别,阵亡后,分配的房子则是属于乙种户型,既拥有主屋四间,三间厢房。

曹刘氏带着儿子曹虎子、女儿曹引娣携带着他们全身的家当,既三床被褥、三个脸盆,还有毛巾、水壶等家当。红娘子见曹刘氏有些吃力,主动帮助曹刘氏搬家,顺道跟着曹刘氏看看刘家军的分配的房屋。

来到东城方向,红娘子看到坐落着一座座院落,并不是这个时代的青砖灰瓦,而是类似于后世的红砖灰瓦,层层叠叠、鳞次栉比非常壮观。

明清时代的青砖灰瓦建筑,采取的青砖和灰瓦,是采取类似于烧制焦炭型的无氧烧制方式,这种烧制的代价较高,差不多需要十五至二十天一炉。烧制工序繁琐,质量也好,特别是抗腐蚀、抗氧化能力超好。即使一百年风吹雨淋,不会干裂或风化。

但是红砖就没有这样的质量,但是红砖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那就是烧三天三夜就可以出炉,用时只有青砖灰瓦的七分之一。

所有的主屋都是一样的高度,厢房也是一样的格局,整整齐齐,看上去特别壮观,在负责安置军属的军士带领下,曹刘氏来到一座崭新的院落前。

“曹大嫂,这一排都是排长级别的乙种户型,你右边的暂时还没有分配,右边这家是兰嫂!”

红娘子顺着墙头望去,只见这边院子里一个妇人端着簸箕捡黄豆,走到门口边跟军士打招呼,两个三四岁大的男娃穿着开裆裤,在院子里光着屁股瞎跑。

曹刘氏推开这座院,看着木门厚约三寸,用料绝对扎实,只要顶上门,恐怕成年男人也不能轻易撞开。

这种户型,说是七间,事实上算是八间屋。

只是面积不同面子,四间堂屋,右侧是一间厢房,半间房子建成的厨房。西厢房一间算作储藏室,另外半间屋则是一间厕所,或者可以改造成卫生间。

厨房里的灶台,是属于烧木柴或柴火,或者是煤球都可以,烟囱的通道是环绕着主屋,一旦到了冬天,打开烟囱的门阀,可以把做饭的热气,引到主屋里。

红娘子将抱着的被褥,放在堂里的卧室里,这才发现屋里其实只有两张床,一大一小,大的宽约五尺,小的床宽约四尺。

屋里同样有柜子、桌子、凳子等家具。

堂屋正中的案子上,摆放着一个神主牌位。上书“曹石头烈士之神位”。

曹虎子小心翼翼的牵着曹刘氏的手:“娘,这是咱们的新家!”

“虎子,引娣,跪下!”

两个小孩疑惑地跪下。

曹刘氏道:“给恁爹磕头!”

“曹家大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