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起南国 第二十章 风雨(2 / 2)

锦朝 不慕桃花 1541 字 2022-09-15

暴雨下的太急,排水沟根本起不到作用。眼看就要丰收的水稻,现在正泡在大水中。高一点的地方还好,洼地已经全部被淹没了,连稻苗都看不见了。程三民带着庄户正在抓紧排水,只是到处都是被淹没的田地,又能排到哪里去。上了岁数的老人,和不能下水的女人在田边哭泣,只有还不懂事的孩子在路边蹦蹦跳跳的踩着水坑,玩闹的笑着。

张不周差人喊来程三民,一起上了那道旧堤。不出所料,走马河的水位上升了不少,望着汹涌的河水,程三民道:“公子,河水险急,还是下堤吧”,张不周没同意,问道:“往年遇到这样的雨,田地的产出怎么办,府里会给减免田租嘛”。

程三民叹了口气道:“承国公爷的恩情,咱们庄子上的田租只有四成,已经比别的地方要低了。府上再减,恐怕国公府上的用度也会出问题。往年情况没有这么严重,庄子上凑一凑,还是能凑出来四成租子的。只是今年的雨,确实有点太大了。等到过些日子种上麦子的时候,若是再来一场这样的大雨,田里尚且不说,这残堤恐怕支撑不住了。”

张不周环视一圈,心下了然。这样的雨不要说再下三天,再下一天,这道残堤就不是有几处决堤的问题,而是河水水面漫过堤坝,将其整个冲垮的问题。到时候庄稼全毁不说,庄子也面临被水淹没的危险。

坐在房里,张不周陷入了沉思。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剥离的关系。他在融入这个世界,又带着潜意识的抗拒。直到他遇到那些被人像货物一样交易的流民,直到已经不在人世的楚怀瑾,带给他水乳相融的连通感,让他对这个世界有了更高的认同。

脑海中再次浮现楚怀瑾奔走于乱世,救治病人和伤员的场景,张不周突然想起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不是说有超凡能力的人,必须去做超凡的事,而是说当你有能力去做一件事而放任不管的话,那你承担的责任是比没有能力的人要更大的。因为他们只是无能,而你是无情。

张不周嘴角带笑,眼神坚定。身为你的儿子,我一定,也会是善良的。

第二天早早起床,张不周带上众人来到田里。安排兄弟四个去给庄户帮忙排水,他拉着程三民再次走上堤坝,讨论着防洪治水的问题。

张不周思考着,按程三民所说,旧堤虽然残破,但是基底还在,还算结实,可以加以修缮。但是河道过窄,会让水势变得更急因此产生决堤的危险。想扩建堤坝,就要向两岸借良田,这里头有两个问题,第一,南岸这边扩建就要迁移张家祖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如果只扩建北侧堤坝,北城平民是不会同意的;第二,扩建堤坝的工程量非常之大,人手不足,钱粮也不足,这也是这么多年来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无能为力的主要原因。

张不周想了几个办法,都被程三民一一否定。两个人爬上庄子外最高的地方,张不周远远看去,岷江从西北而来,在接近都安的地方分出多条支流,其中的主要支流走马河将都安县城分成两半,雨季水势上涨,南北两城都处在走马河决堤的危险当中。年年修修补补,都安县的官员们已经努力在挽回这种情况了。今年夏末的第一场雨就如此势大,再来一场,不堪设想。

张不周向南眺望,南城再往南,是一片地势较低的平原,岷江在更远的地方奔腾向东南而去。指着那里问程三民:“那里是什么地方?”

程三民顺着看去道:“那边是龙岭平原,夹在南城和岷江之间,地势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态势,所以每次如果大水来袭,岷江水和走马河最后汇聚到那里,导致地势越来越低。张不周环视一圈,将整个环境尽收眼底。从北向南,是都安北城,走马河,都安南城,也就是国公府封地,再往南是龙岭平原,然后是岷江。再往远处,四十里外,就是青城山了。

张不周沉思许久,脑海中想的都是地球上有名的水利工程和治水故事,最终有了些想法,和程三民讨论了一下,对方也表示赞同,只是有些问题需要从长计议。

打发程三民回田里,张不周回到房中拿起纸笔。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必须要慎重再慎重,它关系到的,不是多么巨大的利益,而是数万生民的生计。写到了半夜,摞起了一叠纸张,白露催了好几次休息,张不周都没理会,反倒是让她添了两次灯油。奋笔疾书了好久,张不周手腕都写到酸疼,临睡前喊来白露,让她明天一早就去请张松、程三民、张三恭过来。

第二天一早,张三恭强忍着被人叫起来的怒气,看张不周到底要干什么。结果等三个人到齐,张不周自己反倒没起来。张三恭一脸愤懑的踹开他的房门,将迷迷糊糊的张不周拽了起来,赶去洗漱。

早饭桌上,张三恭不停地问到底是什么事,都被张不周遮挡过去,只是告诉他是大好事。好不容易挨到吃完饭,众人来到书房。张不周用手拍拍桌子上的一叠写满了文字的纸,又点着墙上挂的一幅自己现画的地形图,语出惊人。

我要修一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