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封赏(上)(2 / 2)

需要拟定的其实是规格,或者说是一个类比,是类比洛阳虎牢大战,是类比洛水大捷,是类比平定江淮一战,还是类比前年李善三破突厥?

从重要性上来说,洛阳虎牢一战、三破突厥,前者奠定大唐一统天下的基业,后者是大唐对突厥的第一场大胜,这两场战事都有不少将校得以封爵。

而洛水、江淮两战是降而复叛,所以得以封爵的人数很少。

简而言之,关键在于爵位。

要不要再来一次爵位大放送,这才是李渊与众多宰辅商议的原因。

这个时代绝没有所谓的文贵武贱,这些宰辅每一个都曾经领军上阵,但对于要不要大批的封爵晋爵也有不同的看法。

陈叔达、封伦、萧瑀都不太赞成大批次的晋爵,原因也很简单,这三位要么是秦王一脉,要么隐隐靠向秦王,而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势力、人脉已经足够……一方面是针对冯立、薛万彻这些东宫将领,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李世民留下他日施恩的余地。

而李建成、裴寂两人却义正词严,两场战事立下如许功勋,若不封赏,军心不稳那都是小事了……这话不能说错,下位者对上位者的怨愤往往来自于后者的刻薄寡嗯。

关于这一点,其实李渊私下与李世民有过讨论,后者坦然直言,梁师都虽占据三州,但不过小贼,关键还是大溃突厥,这一战彻底击溃了梁军的底气,即使没有李善雪夜下萧关,战事也会很顺利。

关键在于,突厥虽然在两年内连续几场大败,死了一个可汗,两位可汗内斗,元气有损,但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日大唐与突厥还是要有大规模国战的。

如果没有意外,到时候领军上阵的将领大抵还是这些人……苏定方、薛万彻、张士贵、段志玄、张仲坚等等,所以现在就晋爵就显得有点不合适了。

没有肉吊在前面,猎犬未必会竭尽全力,这个道理李渊自然是懂的。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李建成、裴寂说得也有道理,如果说前年大败突厥还有运气的成分,这一次大唐是堂堂正正两军对垒击溃了突厥大军,斩首四万有余,血流成河,这样的大功怎么能不封赏?

李渊听了好一会儿后,看向了裴世矩,“弘大可有建言?”

裴世矩灰白色的眉毛动了动,缓缓道:“如此大功,必要封赏,但也需留有余地,可散官而进爵,可国公以下晋爵。”

李渊思索片刻微微颔首,这是个和稀泥的主意,但很合适。

一般文武官员中,有爵位的,身上肯定有散官,但散官,身上未必有爵位,后一种现象主要出自于中层将领或者没有机会立下战功的将校。

换句话说,裴世矩是提议这一次的封赏主要集中在中下层将校身上,而众多领军大将,国公以下可以晋爵,最多晋爵为郡公……前者是施恩,后者是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