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涿州,虽然后世没有隔壁的幽州那么有名,甚至连省会城市都没保住,让位给jz,哪里像是隔壁的幽州,不仅仅在当下乃是辽国西京南道的重镇,明清时期以后,甚至成为华夏的国都。
但是,在大宋,尤其是大宋皇家,对于涿州,可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因为涿州,乃是大宋皇族的祖地。当年大宋太祖龙兴之前,一直自称涿郡人,他出生在洛阳夹马营,但他的父亲赵鸿殷是河北涿州人。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太祖采取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也就是先解决南方的割据势力,在大举北伐。
可惜的是,如此雄才大略的太祖,天不假年,英年早逝,皇位传承到太宗手里,太宗在皇家唯一比太祖得到宗室赞许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曾经一度收复老家涿州,也是奠定他皇位的一战,让皇族宗室对于他的继任报以众望。
可惜的是,太宗皇帝继承了太祖皇帝的战略,但能力却比起太祖差远了,几次北伐没有奏效,反而损兵折将,也不知道是被北辽打怕了,还是失去了心气,大宋对辽国的战略,从攻变为守。
真宗皇帝就更不用说了,强行遮掩颜面,号称奠定了大宋和平年代的他,甚至不惜用封禅泰山来遮掩住他的软弱,用岁币换取了宋辽边境表面上的和平。
仁宗皇帝倒是个务实的,心里有收复燕云的想法,虽为宣之于口,但一辈子算是朝着这方面努力,也不缺少辽国亮剑的勇气,可惜的是,由于继位之初,帝后争权,他过多的依仗文官,导致军中将领青黄不接,仅仅依靠英国公等有数的几家勋贵支撑颜面。
再加上当初大宋的军队不像开国时期那般能征善战,虽然对手辽国也差不多,但仁宗皇帝的处境,比前三位皇帝的处境要困难许多,内有西夏叛乱,外有南疆不稳,一直机会北伐。
至于已经被尊称为英宗先帝,这个庙号真是有些名不符其实,所谓英,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着曰英;明识大略曰英,这几个词语都是褒义词。
但实际上满朝文武都知道,这是官家纪念父子之情,以几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对自家父亲的褒奖。
但是实际上怎么说呢,用后世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点数,说一句湖涂也不为过,按照大宋当时的实力,短时间之内,是没办法进行北伐的。
要不是顾廷烨等人深思熟虑,再加上盛长槐在西北苦心经营几年,换来了科技的大爆发,利用武器优势打赢了西夏,大宋几乎遭遇到开国之后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时候的涿州城,大宋将士们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朝中谋逆,官家驾崩的消息,早就传到了河北路。河东路那边还好,处于守势,又有永兴军的援助,辽国没有办法突破雁门关。
而河北不同,大宋军队看似占据三州,占尽了便宜,但也把自己暴露在辽国的兵峰之下,算上先帝驾崩的前两个月,大宋守军已经在涿州困守了足足大半年时间了。
也幸亏顾廷烨等人的当机立断,在占据涿州,知道无法拿下幽州之后的第一时间,除了挑选出来的涿州青壮,大部分百姓已经被迁入河北道,又从易州运来了粮食补助,在辽军围城这大半年时间,好几次险中求胜,守住了涿州城。
但是谁都知道,涿州坚持不了多久了。
大半年的战乱,城内的火器已经使用殆尽,辽国那边的投石机已经推进到两百步之外,城内的房屋尽皆损毁,除了城中心少数房屋还能住人,剩下的,连遮风挡雨都没有任何办法,满城皆是断壁残垣。
马上就要入冬了,在过一个多月,没有房屋遮挡严寒,不用辽国蛮子动手,城内的将士就能冻死大半,这还多亏了当初他们拿下涿州的时候尚且是冬天,将士们穿着的初春的衣物,还能熬一段时间。
北方的冬天,一旦开始下雪,那就不是人力所能抵挡的,尤其是失去的房屋的的情况下。
辽国人也明白宋兵现在的现状,知道宋军现在只能在等死,最近一段时间,攻城都已经停下来了,把重心放在了防止宋军撤退上面,将整个涿州围的水泄不通,如果涿州一旦拿下,回到当初宋辽之战开始的局势就是顺理成章的,甚至还能进一步攻打大宋的河北道。
但是,辽国人的目的,可不仅仅是河北道,他们甚至想通过两路夹击的方式,直接拿下河东道,与西京道的辽兵会和,一路南下,兵临大宋开封府,让大宋刚刚登基的皇帝,尝一尝兵临城下是什么滋味。
说起来,辽国百姓还要谢谢大宋刚刚驾崩的英宗皇帝,要不是他一意孤行,要和辽国争夺燕云十六州,甚至一举拿下山前三州,辽国内部皇族和后族内耗,脑浆子都快要打出来了,北部部族,更是趁着这个机会吩咐自立反叛。
对于辽国朝廷而言,北部的叛乱,在他们看来不过是纤芥之疾,辽国每年都有部族叛乱,本就是游牧民族的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哪怕这这两年闹的比往年要厉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