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正说着,突然发现盛长槐紧锁的眉头,马上反应了过来。
“这。
。这是有心人故意在传播。
。官家赐宴,非权即贵。名单确认不过两三日,何至于传的这么广,连很明显是郊区乡下进城的小老百姓都知道了。以往宫里有什么趣事,民间倒也有所议论,但像这次这么快的还是第一次。”
唐诗越说越觉得事情不对劲,仅仅的盯着盛长槐,发现他紧锁的眉头突然又打开了,有些不明所以。盛长槐瞧见唐诗的表情不对,联系到他刚才说的话,微微一笑给他解释道。
“刚才听见那几个乡下婆子的聊天,本侯也觉得事情不太对劲,不过我刚才又想明白了。这件事是有些不对劲,但是就目前来看,对咱们来说应该算是好事。”
听得盛长槐这么解释,唐诗面带疑惑,不解的问着盛长槐。
“还请侯爷为小人解惑。”
盛长槐指着马车外的那几个乡下婆子,对着唐诗说道。
“唐兄且看那几个婆子,穿着打扮,一看就是经常在土里刨食的农妇,虽不知她们进城是干什么,但是一般谣言自然传播,最常见的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酒楼茶馆,听陌生茶客酒客议论听到的。一种便是熟人间闲聊,互相显摆自己听到的。那几个婆子,自然是从城里的亲戚嘴里听到来显摆的。”
“既然连她们都知道了,那自然谣言传的是十分训速,这种情况必然是有心人在传播。传谣之人必然是有所诉求的,传播官家没钱过寿,如果被官家知道,除了严查传谣之人外,还有件事咱们这个官家一定会做,那就是打肿脸充胖子,拆东墙补西墙,也要增加寿宴邀请的人选,皇后那边官卷赐宴也要如往年之例。”
“今日已经是官家寿诞,寿诞邀请的权贵名单并无变动,官卷小宴也没有恢复,那必然是官家还没收到风声。”
唐诗是个聪明人,盛长槐说道这里他马上明白过来。
“侯爷,您的意思是,传谣者,必然是刘贵妃等人。”
今日带唐诗过去,是有事情让他帮忙,因此盛长槐临出行之前已经告诉了他今日之事。盛长槐见唐诗恍然大悟的样子,反而又摇了摇头。
“不,不是刘贵妇,而是他背后的高人,若是刘贵妃,她自然有办法叫官家知道城中谣言。如果今日他们正常发动宫变,若能够控制更多的权贵,再加上他们的家卷,对她们谋划之事必然有益。依目前行事来看,既然已经传播谣言,官家却又不知道,只有一种情况会导致现在的局面,那就是刘贵妃等主谋,和替他们谋划的高人有了嫌隙,没有听进去他的谏言。而且,通过此事来看,谋逆必然是今日无疑。”
说完,盛长槐掀开帘子,叫过来一个打扮成家奴的亲兵。
“去找英国公世子,给他说一下,国公府有些故人,给岳丈大人准备了一些补品,叫他亲自去取一下。”
盛长槐那日从国舅府出来,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刘贵妃谋逆有高人指点,自己回京必然有所警觉。既然自己能想到今日谋逆最合适,难保对面为了稳妥,或者为了防备事情走漏太子这边有所防备,反其道而行之。
因此,从那日开始,盛长槐和太子已经做好了随时应对的准备,刚才那句话,正是他和大舅哥约好的暗语。
是的,既然知道盛长槐决心要帮助太子,英国公府也参与了进来,毕竟他们是姻亲,盛家和英国公府在这件事上是一体的,所谓英国公摔伤的事情,也是故意为之,就是为了提前将英国公家卷和盛家大部分家卷提前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如果一旦出现什么变故,就会有人护着他们千万秦风路。
待那个亲兵走后没多久,盛长槐的马车就到了曹国舅府邸,这时候距离寿宴开始还早,盛长槐到的时候,太子还没离开国舅府,因为不知道刘贵妃他们会不会提前发动,所以对外说的太后这几日愈发不好,官家为表示对太后的孝敬,特令太子这几日不用回东宫,贴身伺候太后,这也是盛长槐和太子商议的一个缓兵之计。
见了太子,盛长槐自然将自己的猜测悄悄告诉了太子,太子闻言,顾不得和太后辞行,匆匆带着自己的贴身内官回宫,既然确定今日是谋逆之日,他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才能保证今日之大戏万无一失。
盛长槐今天的任务,就是奉旨接替太子在太后身边伺候,知道太子今日就要入宫,作为替班的,当然要一大早就来换班,免得太子误了官家的寿辰。
约莫一炷香功夫之后,紧闭的国舅府侧门突然又打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个人。国舅府不远处隐蔽处站着的几个人马上死死的盯着出来的人,但是瞧了几眼就不在看了。
无他,看从里面出来那人的衣着打扮,乃是和西平侯一同到国舅府的长随。
而这几个人,自然是有心人派来盯梢的,只要西平侯今日离开国舅府,就马上回去汇报,至于其他人从国舅府出来与否,就不是他们应该关心的事情了。
首发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