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炒河粉(1 / 2)

重生从小钱挣起第五百四十六章炒河粉

最终陈理答应了徐兴的要求!

不过这个要求并不算是正式合约,顶多只算是一种口头协定。

但是一般来说,这种口头协定和合约也差不了多少。

除非陈理打算跟徐兴翻脸否则他肯定不会为了这么件小事与徐兴闹掰。

甚至在徐兴看来,陈理更是没有拒绝的理由。

毕竟,在外人眼里有资本愿意给公司投资,那可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机会。

当然之所以不正是拟定协议,主要是徐兴以及她背后的资本,也需要对互联网社交这个领域有更多的了解,并且还要酌情考虑陈理的企业到底是否具有投资的条件。

至于陈理之所以会答应徐兴,倒不是他真打算给对方插进来的机会,而是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再过几年这位徐兴就应该离开目前的这家资本公司,然后自己创办了一家风投资本。

可是那时候的徐兴,代表的仍然是国外的有钱人和企业,因为那些老外很信任她,所以愿意把资金交给她来打理。

但如果陈理提前下手,将徐兴这位风投界的女王招揽至麾下,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

论能力以及投资的眼光,陈理和徐兴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甚至哪怕陈理拥有重生以及系统的优势,可是能力的限制让他即便知道很多行业会在未来崛起,他却还是有些无从下手。

就像神农啤酒陈理明明知道神农啤酒在未来的全球市场大杀四方,可神农啤酒到了他手上却变得有些糟糕。

同样的还有理想农产品公司,陈理在有着系统的加持之下,可发展仍然算不上快。

甚至包括陈理自认为最了解的互联网,实际上很多时候陈理都感觉有些抓瞎,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这一切都是因为陈理自身的能力不足导致的,毕竟他前世就是一个搞夜店的,哪儿干过这些啊?

现在陈理管理企业的方式大概就是找到一个人才,然后往死里用对方。

但无论是管理企业还是发掘人才,陈理其实都不是很擅长。

但徐兴就不同了做为老牌的投资人,她可是最擅长发掘人才和优秀的企业,这样的人

嘶好吧!想到这的时候,陈理的眼珠子都在冒着绿光。

最终陈理答应了徐兴的要求,但是特别强调了这个口头协定只针对徐兴而不是徐兴背后的资本。

当时徐兴还以为陈理是只认可她这位老大姐,甚至还感慨了一下陈理这个小弟。

只是她哪儿知道陈理早就给她把后来的路给算好了。

等到徐兴成为了自己人那这个口头协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毕竟到时候陈理把自己多余的资金交给徐兴打理,总不可能徐兴拿着陈理的资金去投资陈理名下的公司吧?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而且即便给徐兴背后的资本投资新公司的机会,陈理也有办法让对方主动退出。

大不了到时候给出一个超出对方预判的估值就是了,反正机会是给了,对方觉得陈理要价太高谈不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对方真的能够发现互联网社交软件的前景,最终答应陈理给出的高估值那陈理就认可对方的投资行为也无所谓。

毕竟对方的目标已经精准到那种程度了,那让对方跟着赚点钱其实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且只是一个首轮的融资名额而已,陈理也不可能给出太多的份额出去。

陈理是不打算让自己名下的企业上市但他并不抗拒融资本身。

虽说陈理从来没想过靠融资获得资金,但是融资这种事情本身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因为融资带来的除却资金之外,还有资源人脉甚至是市场等多重优势。

一家企业想要壮大单靠企业本身的资源,是很难做大做强的。

所以经常会看见一些企业和企业之间强强联手,亦或者是获得某某机构战略投资等等,这里面的学问可不仅仅只是融资带来的那点资金。

在把收购cq的事情交给徐兴之后,陈理还特意在粤省留了一天。

不过陈理并没有留在深城,而是前往了羊城。

2000年的羊城,在陈理的记忆里依稀还有那么一丢丢的熟悉感。

只不过这份熟悉感非常的澹,澹到陈理几乎想不起来的程度。

不过有些东西哪怕隔了十年,陈理仍然能在这里找到其对应的存在。

比如陈理曾经打过工的那家电子厂。

前世,陈理在高考失败之后,就跟着镇上的熟人南下来到羊城,进了一家工厂。

虽说陈理家其实算不上多富裕,可在那之前陈理还真没怎么吃过苦。

从学生到工人之间的转化可不仅仅只是一个身份简单,最能体现的一点就是陈理第一次体会了生活的不易。

在外出打工之前,陈理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学习成绩就行,根本不需要为自己的衣食住行操一丁点的心。

可在成为这家电子厂的工人之后,陈理才发现以前的自己到底有多幸福。

在这家工厂里,陈理待了一段不算短也不算长的时间,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学生仔变成了一个出身社会的打工人,其中的心理路程大概懂的都懂。

此时的时间是中午的1点半这个时间还处于工厂的午休时间。

电子厂的大门附近仍然还有不少流动的小吃车在此地停留,老板见到人就卖力的吆喝询问,试图在这个午休时间的最后时刻能够多赚上几块钱。

“两份炒河粉,加蛋。”

陈理在这些流动摊位上转了一圈,并没有发现有哪个摊位能够让自己的记忆重新浮上心头。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那时候的陈理做为一个打工人,自然不可能对这些卖吃食的老板过多关注。

相比这些卖吃食的老板,陈理还记得这家工厂斜对面的那家台球厅里似乎有个很漂亮的服务员。

陈理当初和几个工友曾不止一次的去那个台球厅里消费,但目的却只是为了多瞅那个服务员几眼。

陈理还记得往右边大概五百米的位置,还有一家海鲜大排档,那时候每个月发了工资陈理和工友们都会去那边小小的消费一番,然后又会觉得有些亏。

毕竟对于那时候的陈理等人而言,即便那只是一家普通的大排档,可消费仍然还是有些高的。

既然没有找到自己有记忆的流动摊贩陈理最终就找了一个看起来桌子收拾的比较干净的摊位,对老板嚷了一嗓子。

只不过这一次陈理嘴里的语言用的是本地方言,也就是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