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
他身边贴身跟随的侍从,如今也知她之秉性。
闹得满城皆知,此般张扬,究竟是为过,还为志,难以定论。
身上箭伤未好,崔廷衍思虑过多,牵扯痛处,咳了数声。
“打道,回府吧。”
“是。”
然则这李家娘子的张扬,却远不止于此。
…
皇城。
崇政殿正门外。
官家今日修道,内阁朝臣皆无事不奏,崇政殿正门紧闭,殿外安静如常。
只今日,却有了大动荡。
皇城外登闻鼓响了三刻才落。
立时有诸位文官无诏上表,官家不得已从道观归于书房。
留在偏殿的诸位大臣只等官家传召去崇政殿候话。
小黄门忽一路快跑,从偏殿穿过,跑至官家书房,同官家身边第一贴身内宦高公公传话。
众大臣眼观八方,只瞧见高公公作惊吓状,难得的慌里慌张,转身立时去了书房深处。
小黄门紧急传话。
此消息在皇城内盖不过片刻时辰。
顷刻又在皇城内外传遍。
传。
颍国公披发素衣,跪至崇政殿外,承罪书,诉罪己诏,上表天书,主动伏案自首……
…
颍国公崇政殿外认罪,此消息霎时轰动朝野。
现下没谁能坐得住。
这事听起来既荒谬又可笑,一个半截子快埋进黄土里的老头,跑到中宫殿外认罪。
“他是认的哪门子罪,有这精力,怎么不给自己打副棺材板。”
“程家是人都死绝了,拦不住他一个年迈昏聩的老太爷,嘉道王府没乱,西城灾变迫在弦上,他这个时候跑去认他娘的罪,是要置一条船上的人如何,给本王提刀来,本王这就去大狱解决了他!”
荀王在府中大发雷霆。
此事已经不是怒骂两句可堪解决的事。
满府上下,一屋子谋士皆都缄默不言语。
颍国公殿前认罪,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
西城浑水太深,官家第六子荀王已连夜三次被召进大殿。
三皇子康王将要提军功归京,西北大捷,这档口上,他座下诸侯王公一个一个牵下水。
西城一事,已动惊朝野,现下又冒出个毫无预兆伏罪的颍国公。
荀王暴怒,提刀要入大狱,府中谋士却预感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数。
“殿下,西城受灾一事,太子攀咬康王,官家却只传殿下进宫问话,不下令至刑部,未召皇城司首司入殿,无非是因康王不日将要归京,此番西北大捷,这乃是西北两相之役,十年来首次获捷,仅凭他东宫和京中这些文官,难以撼动康王分毫,此时殿下要做的当是稳住阵脚,在下现要与荀王您道的,才真真是一件令人慎思极恐的事,殿下知晓颍国公入殿伏罪前,何人出入过颍国公府?”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