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兰陵战役(一)(1 / 2)

桓伊是一个孤独的人,所以他总是喜欢以孤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同时他心怀远大理想,自小立志报国,结果便是混到现在,就仅仅是个武职参军,区区六品。

须知,桓伊清谈功夫也是一流的,若是走文职的路子,十几年资历熬下来,又有一技之长在手,在建康混个风生水起想来不在话下的。

好吧,退而求其次,桓温属谯国龙亢桓氏,桓伊属谯国轾县桓氏,与谯国龙亢桓氏有血缘关系但是疏宗,就与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差不多,若是去投靠桓温,约莫能得到重用,可桓伊也没有。

故桓伊见眼前的两位少年郎,信誓旦旦,想要立志报国,似是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然历经十余载,遥望北方,群狼虎豹,窥伺中原,一声叹息不足言。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桓伊给萧钦之和徐邈,好好分析了北方的军情,这大概是他对初出茅庐的两位少年郎,力所能及的帮助了。

于是,萧钦之的认知被颠覆了,确切的说,同一件事,在文人的嘴里,与现实中,完全是两回事。

桓伊讲的很多,讲的很细,可能萧钦之要去徐州,故对这一块特别留心。

在朝廷文人的嘴里,荀刺史是一个了不得的人,出身颍川荀氏,家境显赫,是晋朝最年轻的刺史,二十几岁便是一方大员,能文能武,然而在桓伊的口中,却是另一副光景。

荀刺史初次扬名,是因为逃司马家的婚,这份放荡不羁让他被许多名士欣赏。

永和八年,正值殷浩当权,启用了荀羡,在其北伐期间,荀羡负责在后方屯田,供大军开拨所需。

结果便是,北伐不了了之,尽管荀羡没有参战,但升官了,站在风口上,什么事不用干,官自然就升上去了。

永和十一年,广固的段氏鲜卑段龛被死对头燕军围攻,领兵的还是名将慕容恪,急向晋朝求援,朝廷令徐州刺史荀羡领兵救援。

而荀羡畏惧慕容恪兵锋,只是象征性的去了外围,当个看客,眼睁睁看着段龛被围的无出路,粮食耗尽,落得个弃城投降的下场,而荀羡调转兵锋,去攻击阳城,一个城墙没一丈高的小县城,斩杀了慕容兰,向朝廷交了差。

去年,荀羡领兵讨伐并生擒燕军泰山太守贾坚,但不久后,便败于燕军将领司马悦明,反而给自己弄得病急。

蓦的,萧钦之对徐州的前景,感到一片担忧,跟着一个不靠谱的上司,真的好么?

听说,接任荀刺史的是另一个更加不靠谱,还是贪财的郗昙。

萧钦之一时被难住了。

在广陵踌躇了两天后,萧钦之还是决定要去徐州,七叔、九叔、萧书都在徐州,不能让他们把命白白丢在那里。

辞别之际,萧钦之拜托桓伊,取了一份路引,沿着邗沟一路向北,三天后,终于是到了下邳,然而早有人在等着了,便是从武进出发,星夜驰骋,一刻不停歇的族长。

去年出兵泰山郡,生擒了贾冰,虽然后来还是败了,但七叔与九叔升官了,现在是北军校尉,七品官,手下领着不到一千号人,两人合计领一千五百人。

所以,萧钦之刚在下邳露头,就被一帮蛮横的大兵给绑到了军营,面对族长大人的无尽怒火,萧钦之先是冷静的分析了一遍前方军情,而后阐述了自己的认知,最终费劲了口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了族长大人。

实际上,族长大人自从得知了萧钦之在建康干的那些事后,被吓得半死,魂不附体,两者一比较,萧钦之来徐州也就不算什么了。

萧钦之是铁了心要留在徐州了,族长大人也没什么好办法,还能真的绑回家么?

翌日,族长带着萧钦之与徐邈,去往彭城拜码头,去拜访荀刺史。

当族长拿出刁太守的手书时,萧钦之这才意识到,族长大人是有备而来的,已经做好了萧钦之不回家的打算了。

彭城刺史府,荀羡虽然病的只能躺在躺椅上,然得知名震江左的少年英才来拜访时,还是接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