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大炮诞生(2 / 2)

由于硝化甘油极不稳定,两次使用都有阿狸全程护法。如果离开阿狸的话,稍不留神就是还没炸到敌人,先把自己人炸死。

胥余便在硝化甘油中加入了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种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它主要由古代硅藻的遗骸所组成。

在硝化甘油中添加硅藻土是化学大神诺贝尔的发明,两者混合之后形成的固体炸药变得十分的稳定,不会再轻易爆炸。

弱点是威力小了不少,但用在这个时代,也无异于神器了。

不得不说,胥余当初跑路来到此地,真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因为硅藻土这种矿物,后世中国最大的产区就在吉林。这让胥余根本无需担心原材料的问题。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激动人心的试射就开始了。

胥余带着大炮,找了一片平地,加上炮管之后,把仰角调到最大,事先经过训练的士兵按照程序放入炮弹,点燃引线,然后捂上耳朵。

尽管捂上了耳朵,他们还是听见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火炮震动了一下,紧接着,极远处的草地上,响起了一声爆炸,泥土飞溅得老高。

士兵们全都震惊地张大了嘴巴。

躲在掩体里的胥余等到尘埃落定了,才对鲁启说道:“走,过去看看。”

几个人骑着马,跑到炮弹落点处看了一眼,只见炮弹的爆炸掀起了一个直径数米的大坑。

胥余让跟在身边的景田测算了一下射程,得到的答案是五点六公里。

这让胥余很是满意,他策马回到掩体,命令将炮管角度调平,继续试射。

每射一炮,射程就缩短一公里,射到第五炮的时候,只听轰隆一声,一阵剧烈的爆炸原地响起。

炮架被掀翻在地,试射的士兵猝不及防,被爆炸的冲击波掀得飞了出去。

胥余吓了一大跳,连忙过去救人,走近一看,原来发生了炸膛。

炮弹根本没有射出去,原地爆炸,炮管都被炸裂了。

处理好伤员后,胥余和鲁启坐在原地发呆。

看来,想用“失蜡法”取巧,完全是异想天开。如果这个办法真的可行,后世也不可能弃而不用。

究其原因,可能是这样直接浇灌的铜汁强度不够,需要增加厚度才行。

另外,石蜡毕竟是柔软之物,雕一个小物件还好,雕这么大一根炮管,肯定会发生变形。这种变形肉眼是很难看出来的。但是用这等变形之物铸造的炮管,自然也是变形的炮管,这样也就增加了炸膛的风险。

最终,胥余还是决定老老实实,改成传统的铸造法,先用非常干的楠木制成炮模,然后用铜汁浇筑成型,再用钢铁做成旋刀鋐膛。为了防止再发生炸膛事故,这次的炮管制作得特别厚。

又忙了二十来天,新的大炮总算制好了。第二次试射,连发了几十炮,炮管完好无损,总算是成功了。

但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这炮太特么重了。为了造这门炮,鲁启使用了三吨青铜,虽然制造过程中有耗损,但成品重量还是超过两吨。

这样的重炮,想要野战使用根本不可能,守城倒是凑合。胥余决定,将这门大炮运回平安邑去,安装在新建的城墙上。

最终,青铜大炮也就铸造了这一门,胥余决定不再继续,转而研发锻造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