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刘琦的名士之路(2 / 2)

汉代初立察举制的时候,其本意也并非是想塑造出今天的局面,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社会机构逐步完善,各种更高级别的矛盾产生,促使察举制已经落伍,需要改革。

这世界上没有会永远会一直合理的制度,只有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制度才最合理。

汉朝的制度出了毛病……唐朝立国自然就会换一套符合当时社会国情的制度,到了宋代又换一套,明代、清代亦如此。

刘琦不会去否认察举制确实曾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起到了这个制度所需承担的历史责任……只是到了现在,他个人认为这套制度已经到了该被淘汰的时候了。

总有人得站出来的。

……

刘表见刘琦居然否了他的提议,酒顿时醒了三分。

他猛然起身,紧紧地盯着刘琦,道:“小子,你适才所言何意?什么叫无心郡望之道?你想走什么路?”

刘琦闻言顿时一醒。

虽然他觉得有些东西,是必然要顺应历史而被淘汰的,但眼下可绝对不能外泄自己的想法。

坚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包括刘表。

不然他死八百遍都不够。

“孩儿的意思是,眼下局势未定,荆南尚未安定,北方又有袁术霸占南阳郡为患,在这节骨眼上,孩儿如何又如何能去著书立说,想着当什么名士,还是替父亲分忧才是紧要。”

刘表一听这话,不由露出了笑容。

“痴儿,这点小事,有何难哉?为父让人编纂《五经章句》,难道还要为父每日自己去编撰吗?还不是宋仲子他们替为父操持的,如今有一个蔡昭姬在荆州,就让她替你主持续写汉史之事,又有何难哉?”

刘琦无奈笑道:“可我名义上已经是南阳郡守,又如何能插手襄阳学宫诸事?”

刘表又笑了。

那笑容颇显高深莫测。

“老夫何时说,让蔡昭姬当襄阳学宫的五业从事了?老夫要在这荆州各地立的学宫……多了!难道老夫还真会把他一个小女娃留在襄阳学宫和宋仲子、广明先生等为伍?呵呵,就算是老夫想,只怕那两位先生自持身份,亦是不肯!”

刘琦呆愣楞的看着刘表。

别看老爹喝醉了,这脑子转的还是真快。

你说你要是能把你在弄学宫的这股劲头,多往军略上使一使……日后是不是就没曹操他们事了!

……

宴厅之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满厅诸公都有些喝高了。

众人觥筹交错,彼此互敬,高举酒爵,气氛空前热烈。

但是有一张食案旁,坐在那张长案后的两人,彼此之间的气氛却是让人感觉发冷……

蔡瑁冷眼瞧着身边的蔡勋,满面阴沉。

蔡勋则是低着头,一脸的恐惧丧气。

“你跟我说实话,到底是怎么回事?”蔡瑁冷冷出言。

蔡勋忙道:“大兄,弟所言属实啊!我如何敢骗兄长?那封呈递给董卓的奏疏,确实是由我和蒯越亲自撰写的,替大兄求南郡郡守之事,弟如何敢忘?”

“是吗?”蔡瑁眯起眼睛,道:“可问题是,三日前,董相国送来的奏疏中只是拜刘使君为荆州牧,刘伯瑜为南郡太守,还有他那从兄为长沙郡守,其余诸人,一字未提!这事……弟弟,何以教我?”

蔡勋苦涩言:“大兄,朝中诸事……董卓还有他下属的十三曹是怎么拟定这诏书的,我也不晓得啊。”

蔡瑁仔细的盯着蔡勋的表情,似乎是想看看他到底有没有撒谎。

但却看不出任何作假之色。

少时,却见蔡瑁长叹口气,端起桌案上的酒爵喝了一口。

“你和蒯子柔……该不会让姓刘的小子耍了吧?”蔡瑁徐徐出言道。

蔡勋急忙摇头道:“不会,绝对不会,那份拟好的请爵奏疏,自打由蒯子柔写完后,就一直不曾交付于旁人……我亲眼看见是子柔先生,将那份奏疏交到李傕手中的,刘公子再是狡猾,也不可能从子柔先生手中将那名册调换……再说,见李傕的当天早上,我和子柔先生还特意对那奏疏确认了一番!”

蔡瑁闻言,捋着须子,缓缓道:“那就是说……不敕封咱们蔡蒯两族,只敕封他刘氏三人……是董卓自己的主意?”

蔡勋点了点头,道:“定是如此。”

“这怎么可能呢?”蔡瑁不解地摇头道:“我等与董卓从不相识,也从无间隙,他为了要将奏疏中蔡蒯两族的人名尽皆划去!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