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后的一帮人,最早接触周星池的电影,基本上都是通过那两块钱一张的盗版光盘,然后嘴上说着对周星池的崇拜,探讨着他的无厘头喜剧,还说什么后现代主义,却不舍得花上几十块钱去电影院支持一下。
所以,不光是易青,很多号称周星池粉丝的人,都欠他一张电影票。
只不过,易青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周星池虽然因为《赌圣》、《赌侠》两部戏在香江名声鹊起,俨然有了巨星的潜质,但归根结底就是个演员。
80年代和90年代初,香江影视圈是最不缺人才的,周星池就算是再怎么红,也不过是崭露头角,距离大红大紫还远着呢,最多也就是有潜质罢了。
这样的演员废了,很快就会有新人顶上来。
易青身为橙天娱乐集团的大老板,居然屈尊降贵亲自去了周星池的家里,挽救这个几乎被整个香江娱乐圈厌弃的人,实在是有点儿多余了。
就是在橙天娱乐集团内部,有这样想法的人也很多,那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周星池这个名字未来代表着什么。
90年代之后,香江影视圈整体萎靡,程龙转战好莱坞,周闰发不再轻易出山,唯一还能扛得起香江电影票房的就只有一个周星池了。
既然熟知未来,易青为什么不去做?
再说了,他既然能推嘉禾的程龙,没道理自家人反倒是不管不顾了。
可是这么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实际操作呢?
拍一部周星池前世大卖的电影?
这样不够,远远不够,他现在基本上被大半个香江娱乐圈针对,关于他的黑料每天都被媒体轮番的爆。
周星池在片场耍大牌,难搞的名声已经传出去了,就算是易青现在把《功夫》给拿出来,怕是也于事无补。
单纯的喜剧电影不足以挽回周星池崩塌的形象,这个时候,就得使出绝招了。
去打动别人。
易青首先想到的是《喜剧之王》,但是又觉得这样一部片子,太早出来的话,对周星池未必是好事。
毕竟,喜剧之王这个名头,对现在的周星池来说,还有点儿沉重。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周星池的小肩膀,现在显然还挑不起来“喜剧之王”这个名号。
到时候没让周星池起死回生,反倒闹了笑话就不好了。
再说了,周星池现在需要的是沉淀,好好的静下心来,用心去演一个能够打动观众的角色。
思前想后之下,易青圈定了一部《我要成名》。
这部电影前世在内地的影响力不大,却让刘庆云捧得了金像影帝的桂冠,把这个电影,改编成电视剧,扩大内在的容量,将原版电影里面一点而过的东西具体化,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易青前世看过很多港产片,但这其中励志题材的并不多,《我要成名》应该是最经典的一部了。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一对身处娱乐圈的男女展开,男主角潘家辉是一个很有天份、大器早成的演员,一出道就得到了“最佳新人奖”,但也许是因为恃才傲物,或者成名太早,他因为不通人情世故且脾气暴躁,而逐渐被大部分行业中人所排斥,渐渐沦落为无戏可演的末流演员。
男主角的境况和现在的周星池非常相似,都是恃才傲物,都是为人所不容,也都是处在人生的低谷。
机缘巧合之下,潘家辉遇到了吴晓菲,吴晓菲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临时演员,但她对电影非常热爱,充满了成名的渴望,不管什么角色都全力以赴。
吴晓菲的这种态度打动了潘家辉,他决定当吴晓菲的师父,教她如何演戏。
于是,在潘家辉的悉心指导下,吴晓菲进步很快、演技日益娴熟,名气也日渐看涨,最后,吴晓菲得到了一个决定自己成名的机会,并已经可以离开潘家辉独立发展。
再后来,吴晓菲去日本独自发展之后,潘家辉既高兴又失落,就在这个时候,潘家辉遇到了圈内好友某影帝,在朋友的鼓励下,潘家辉萌发了东山再起的念头,他开始积极地锻炼、积极地与外界联系,最后凭借他的天份、努力、执着,潘家辉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提名,而颁奖的人正是吴晓菲。
片子在吴晓菲捉摸不定的笑容中结束了,谁也不知道潘家辉究竟拿没拿最佳男配角,不过故事到这个地方,拿不拿奖已经不重要了。
吴晓菲实现了她的梦想,潘家辉也历经磨难终于站起来了,这样挺好。
抛开故事当中,对于娱乐圈阴暗面的揭露,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