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沙滩上的议论(2 / 2)

朱北国语气肯定地回答,众人听了都不禁表情放松道:

“这就好……”

“哈哈,命中注定这是我们的财运呢……”

“为什么?应该不会吧?我记得以前上课时老师说过,《天工开物》里面提到过用琉璃羊角和硝石一起烧制得到玻璃器皿,宋应星是明末人,康熙时期宋大师的书都出来了,照着上面做不就行了吗?”

“呵呵,这位同学,看来你上历史课很认真嘛,给你点个赞哈1

朱北国对历史很痴迷,遇到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自然亲近,于是朱博士也不吃龙虾了,放下手中的食物开始给大家侃侃而谈起来:

“你说的很对,《天工开物》最后一章里的确介绍了玻璃的制法,而且根据本人的研究考证,我可以负责的说,宋应星提出的居然是钾铅玻璃的生产方法!跟现代工业方法相比,不同的只是在具体的原料上,比如羊角、琉璃石、硝石加铜钱等,显然是属于典型的经验法钾铅玻璃生产工艺。只不过,这显然只是经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原因是没有发展出理论,一旦这个关键环节欠缺,工业生产就非常难……”

“是这样啊?那我们生产的玻璃应该有生存空间……”

“那是,。毕竟我们是工业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呗1

人群里有人回应道。

“各位,我话还没说完,请大家不用担心康熙的那个御用玻璃作坊1

朱北国说到这里顿了顿道:

“嗯,实际情况是宋应星大师说的工艺不仅没有存留推广,最后还消失了!因为《天工开物》这本书在清朝是禁书啊,你们忘了么?前几天刚刚给你们说过的,这书康熙下令给销毁了!以至于咱们后世的《天工开物》还要从日本传入,当然了,咱们倒是有全套的,就在五楼资料室里1

于是这群年青人一边吃着龙虾肉,又开始大发议论:

“呵呵,我觉得鞑子够蠢的,没文化就是没文化,不识货呢1

“拉倒吧,我觉得鞑子才不蠢呢,真蠢能入主中原?能靠几十万人把几万万人统治得服服帖帖?”

“那是咱们大明太倒霉,如果李自成进京早十年或者晚十年,你看野猪皮能得势?”

这时明粉魏#宏一脸不甘地评论道。

“年轻人,历史没有如果1

“我们去了,就应该有如果1

虽然任柯在旁边回应得斩钉截铁,但四周的人没有接任柯的话茬,而是自顾自地发议论:

“就跟朱哥以前说的那样,核心利益是八旗天下嘛,一切都要对这个核心利益让步对吧?”

“至于什么国计民生、民族利益、文明进步神马的,在这个核心利益面前,屁都不是……”

“所以大清落后是自找的,但确实,人家也无所谓落后先进啦,那帮人最在乎的是权力,是统治地位1

“所以成天处心积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祖宗家法,故步自封,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以说嘛,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家的管制从来没有放松过的,直到最后崩盘,也算是应了那一句老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

此时的任柯靠坐在沙滩椅上,翘着二郎腿,手里挥舞着另外一只大龙虾冷笑着对大伙又发了一通议论。

“任柯,听说你们哥几个搞了一个小团伙,天天晚上在宿舍里下大棋?”

此话一出 众人顿时一阵哄笑。

“我们就是聚在一起聊聊最近脑波课程的心得,怎么了?不行啊1

魏鸿觉得大家在笑话自己,语气有些不懑。边上的朱北国吃完了龙虾,抽出纸巾搽搽手,看着任魏二人语气诚恳道:

“其实挺好的,我觉得很好,看得出来,哥几个都是有事业心的人,只是有些话题显得大而无当,毕竟是真正的穿越嘛,又不是脑补些小说,所以我们应该研究一些那个时代更为具体的历史现象,为我们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帮助对不对?比如说这个玻璃……”

朱北国的这一通评价出来,倒是把大伙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有些喧闹的海滩居然安静了下来。

这下朱北国来精神了,他马上站起身来,摆开了演讲的架势,对大伙侃侃而谈道:

“哎!刚才好像说远了点,现在继续介绍玻璃!总之请大家放心,在整个清朝统治时期,从满清入关到西太后的洋务运动后期为止,大清朝都没有把真正意义上的玻璃生产出来。

至于透明度很高的玻璃杯子就更别说了,根据史书记载,玻璃杯子在十八世纪乾隆后期才出现在皇宫和一些王府里,而且是用于炫耀待客的!

当时有记载,某个王府招待宾客的茶杯居然不是官窑陶瓷,而是透明的玻璃杯子!

这让来宾们一个个都目瞪口呆啧啧称奇,视若珍奇之物,这说明什么?

各位,这帮人是贵族啊,上流社会人士,玻璃杯子居然在这帮人的眼里如此被珍惜,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总之玻璃杯子在乾隆时期一直是很值钱的东西。

还有一点要注意,咱们是大概率要穿越到十七世纪中期呢,那个时期,比乾隆时期还要早一百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