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震撼吧1沈同方小声对郝仁说。
“原来你刚才不是寒暄。”郝仁同样压低声音说道。
“我是真佩服人家。”沈同方说道。
余钱看着两人震惊的模样,心中得意地说道:“两位都是行家,今天我就班门弄斧介绍一下情况。众所周知,我们身处信息时代,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制造业将进一步地朝着制造技术的智能化, 网络化和精密化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 我们可以实现生产环境精细化监控,生产环境安全性监控,制造供应链全流程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时预警,并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我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一批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在供应领域的制造企业,大约从2005年就开始布局,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一开始的起步阶段,我们更关注信息化和工业自动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引入先进的机器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完成这一步后,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各关键业务环节,并逐步实现对单项业务环节的全面覆盖。而现在,我们已经从几个关键环节切入,实现关键业务环节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和集成,开展系统集成基础上的业务应用,正如你们所看到的,我们实现了无人工厂。当然,这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的目标是应用朝着综合集成的方向发展,突破生产边界,实现面向市场和客户的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规模的变革,形成新的工业能力。
这边你看到的是我们的系统,我们从企业资源计划层、制造执行层、过程控制作业层进行一体化建设,通过传感器实时收集现场设备、人员、物料、加工工艺等数据的参数采集,然后通过系统进行关键对象建模,实现无缝集成,并在智能生产管控中心实现集中监控......”
郝仁像个小学生,在手机上认真地做笔记,恨不得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走了一圈,竟然累得额头冒汗。
“余总,贵公司为什么会想到去做这么一件投资巨大的生产改革呢?”郝仁忍不住问道。
“我没有这个眼力,是董事长高瞻远瞩,加上政府及股东的支持才做成的。大约在2003年的时候,日本某著名电子公司决心将组装工厂从中国迁回到日本,令所有人都想不通。原因就在于成本,2003年中国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为126美元,日本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为3737美元,后者是前者的30倍,这给企业带来的人力成本巨大,任谁都不会做出这样亏本的选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家日企通过信息技术和精益生产改革了生产方式,不仅减少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仓库数量和房地产成本,一个季度的利润就增长了30%。
我们董事长在媒体上得知这个故事后就陷入了沉思,中国的人力成本和发达国家相比是低,可它不可能永远低,成本不会是永久竞争力,世界上的资本总是流向利润最大化的地方,东南亚、印度、甚至非洲在成本上会是中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那么,既然日企可以逆潮流赢得利润,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余钱说道。
“说得好,传统大批量生产方式将复杂的生产工艺,分解成众多的容易掌握的工序,每个工人只完成一个工序,将人变成螺丝钉,从而降低成本。利润之外,我们同样向往更人性化的社会,制造业也应该有成就人、培养人、创造人的社会意义。生产改革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也能把蓝领工人从传统大批量生产方式解放出来,成为具备高素质,高应变的生产管理者,获取更高工资和更好的职业发展。”郝仁说道。
“能想到这个层面,郝总您真是人如其名。”余钱说道。
“过奖了,可以到哪边去看看吗?”郝仁意犹未尽地问道。
“当然。”余钱自然不会拒绝,这个自豪感膨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