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乐以治心 礼以制行(1 / 1)

“乐,就是快乐,就是高兴,能够让人高兴快乐的声音就是音乐,是不是这个意思呀,柏黄大匠?”傲洪问道。

“这个是面。音乐也要悲哀之乐。所以从音分出来的乐,是通伦理的,人有伦理,而动物没有伦理。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禽兽只懂得声,只听到各种声音。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只懂音而达不到乐的层次,是众庶,因为众庶没有机会接受乐这种教育,没法选择,所以只能在音的层次上,而不知还有更高层次的乐。唯君子唯能知乐,君子是有学问、有品味的好学不厌的乾健进取之人,他们懂乐。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如果连声都不懂,那讨论什么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如果连音都不懂,那怎么讨论乐呢?”柏黄大匠说道。

小说。<,。。

“哦,声音也还有这么多学问呀!声是声,音是音,乐是乐呀!我好像明白咱们这些祖先创造文字的奇妙了。声音,是声在前,音在后;音乐,是音在先,乐在后。这个就是表示由声到音再到乐的发展进步的过程呀!”傲洪说道。

柏黄大匠点头回答道“是的,所以说知乐,则几于知礼矣。懂得乐,就差不多懂得礼了。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所以,看个人的层次,只要聊上几句话就能看得很清楚,就可知道他热衷于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是不是有大格局,能不能成事业,如果只是随性情,任,没有理性,那么就很难做成事情。十大王时期的有道的君子是按照礼乐来生活的。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我有些明白了。比如咱们听人张嘴唱出的是高声大吼的秦腔,就可知道那是西北的民风;如果是吴侬软语,就可以知道是两江带的。通过这些风气,可以知道人们的志向,他们崇尚什么,根据志向又可以知道德。所以个社会的盛衰,个人是贤还是不肖,是君子还是小人,只要听听音乐就能发现,那是隐藏不了的,而且可以了解得非常深。所以前面柏黄大匠说观其乐可以知其政。只有情感而没有理性的人只能懂得音,不能懂得乐。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实际上就是说普通平凡人多是依照感情行事的,他们能够仗义疏财。而那些有知识的人都是冷静理性的人,所以在处理事情上可能就让人觉得缺乏感情。但是如果做事只依据私情,而不能依据公理,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因为违反规律。从这个角度来推到声、音、乐也是样的,音是感性的情感,乐是理性的道理。”傲洪说道。

“傲洪长老理解的非常好呀,能够举反了,能够推广扩大了,进步的很神速啊!”柏黄大匠说道。

“柏黄大匠说的音乐知识确实让我们增加了对于音乐的理解。傲洪长老理解的也非常深刻。我们十大王部落的礼仪制度中有首领要定期巡守的制度。首领巡守所到之处,地方官员要述职。述职时要说的内容很多,其中就要展示当地流行的民歌。首领点名要听,要把老百姓叫来,唱最近流行的歌。如果听到的全是哀怨声,或是讽刺的,或是声色犬马靡靡之音,会责备当地的官员。因为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当官的天到晚声色犬马,下面的老百姓也就唱声色犬马的歌,那样民风就会变坏,那国家还怎么治理?如果听到的民歌不仅典雅,而且内容也非常好,随行的采风官就会记下来。但是现在这个制度都几乎不用了呀!这个是我的失职呀。”女娲说道。

“女娲头领说的是呀。所以我们部落把这个民歌叫风。我们部落对于音乐分为风、雅、颂类。风是十大王各个部落的民歌,是采风官下去采集的特别好的民歌。采来后的民歌在宫廷等正式场合演奏,并在全国推广,这样,风气就比较纯正,这个就是上以风化下。比如我们部落有篇叫关雎,它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个青春期的男子,思念心爱的女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哪天敲着锣打着鼓把她娶回家呢?男子那种渴望美好婚姻的心情表达得恰如其分。”女尸长老也说道。

“女娲头领和女尸长老说的非常好。在我们十大王部落的历史上,每逢盛世,必定会出现这个时代的颂歌。十大王创作音乐的时候就认为,教化引导老百姓向上向善其实是很容易的,让他们听好的音乐,他的气质就变化了。让所有的人听好音乐,那么整个社会风气就会改变。这个就叫着,诱民孔易,诱是循循善诱的教化,孔是非常,也是透亮、看到光明的意思。诱导民众是非常容易的,而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就是音乐。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轻视这个音乐的作用。”柏黄大匠说道。

“柏黄大匠说道是呀!在我们十大王部落的历史文化中,乐是解决人的内心和谐的问题的,也就是解决人心不正的问题,是诚意正心的手段,也就是刚刚柏黄大匠说的,诛心之法。而礼是解决人的外在的行为规范的,解决人的社会行为问题。乐是内心规范,礼是外在行为规范。有的人在行为上做得很好,但内心与行为并不致。正所谓,凡学者,求其心为难,要改变人的心最难,人跟人相交要得到彼此的心也最困难。国家安宁、民风淳朴,需要礼乐制度的引导与匡正。旦这道防范邪恶的堤防不再存在,各种坏事便畅行无阻,各种灾难便随之临头呀。”帝台长老说道。

“是呀。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女娲说道。

“女娲头领说的好呀。钟鼓管磬,羽籥干戚,是表达乐的主题的器具。舞者的身体屈伸俯仰,开合忽慢忽快的动作,是表达乐的主题的文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是表达礼的思想的器具。宾主升堂下堂,彼此周曲回旋,服饰或裼或袭,是表达礼的思想的文饰。因此,知礼乐之情的能制礼作乐,识得礼乐思想文饰的能记述礼乐。礼乐都有形式与内涵两大要素,内涵是本,形式是末,人们往往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所以我们祖先再叮咛,切不可本末倒置。”女尸长老说道。

“女娲头领说的好,女尸长老解释的也好。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乐出于心,听之则欢,乃人情之不可变者。礼形于貌,乃事理之不可易者。乐主相亲,是主领其同。礼有等差,是分别其异。礼乐所说义理,统管人情。礼与乐,各有所重,故需相互依存,互相配合为用。礼有等差,若仅有礼,则人们不易聚合。乐主和,故可调和差异,使之和谐相处。所以说礼乐教化,互为体,不可偏废。”巴蛇长老也说道。

“巴蛇长老说的也非常好。致乐以治心,礼以制行,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能深远详审此乐以治正其心,则知变通、正直、慈爱、诚信之心从内心油然而生。乐能感人,使善心生。易、直、子、谅善之心生,则令人和乐。心乐,体安而不躁,性命可致长久。志明行成,久而不改,故人皆信其德行,敬其威重。不须言而信之如天,不须怒畏之如神,神圣详审于乐以和治民心,故能如此。”柏黄大匠说道。

“是呀,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女娲说道。

“女娲头领说的这段话好呀。乐由心起,故感动于内。礼从外生,故表现于外。乐能感动人心,故最有益于人自身与人际的和谐。礼强调人的神态表情,行为规范,故最有益于上下之间的和顺,民众瞻望君子的和谐之色,则无人与之相争,瞻望君子外貌的和顺,则民众不生怠慢之心。所以,由于内心和顺,民众没有不愿意追随听从的。由于德辉流露于颜色,民众没有不恭敬顺从的。所以说推行礼乐之道,将它置于普天之下,治国理民就不会有困难。礼乐教化,强调从内和做起,内心浸润于德,则理自然发于外,君子的人格魅力展现,民众无不艳羡、仰慕,自然坐收外顺的效果。”柏黄大匠接过女娲的话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