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绸缎自然不是普通的绸缎,那是上好的云锦,说是绸不过是不识货,若是个识货的人,便能看出来,这是早些年宫中绣娘织的。这种料子旁人做衣物还未必舍得,如今却被随意踩在脚底下。料子上绣了团花纹,中间有多子多福的意思,算是取个好兆头。</p>
有些能看懂的,看到那上头多子多福的意思,便笑出来,低声语旁边人耳语:“哪个人不知道,纪家哪里让姨太太生过孩子,姨太太不过是娶来解闷的,却还要让人家有个这般的想法,这不是活生生的搓磨人吗?”</p>
旁边那人朝四周看了看,皱了皱眉,也跟着那人说,“你小点声,想让人听见吗?这位姨太太估计还在轿子里高兴着呢,且让高兴一段日子吧。这娶亲的日子定的匆忙,这还没到秋日,便把人接了过去,可是如今大老爷还在省外,这到时候新娘子去了,新郎官却不在,这姨太太的日子不会太好过的。”</p>
旁边那人似乎也想到了这一层,默默的闭上了嘴。这当然不是怜惜,只是更想看热闹。况且再说,不过是纳妾,又算得上是哪门子的新娘子?若不是嫁的这般高门显贵,只怕是随便从角门抬进去,往自己的床上一放,然后便算是完。不过这高门显贵,似乎也没什么区别,那位可怜的姨太太不过是炫耀的其中一环,这些繁文儒节哪里是用来欢迎她的,不过是用来给旁人看的。</p>
说话间轿子已经在门口停下。喜婆率先喊了一声,而后正门边的角门被打开,正门却仍然是紧闭。</p>
喜婆在轿前伸出手,喊了一声姨太请下轿,姜阮涟知道这是到了,自己掀开帘子,出了这外头。周围的仪仗队散开,各自有序地离开了,只剩下二十来个人围着。</p>
角门边上有两个守门的,看见他们来了,一个先迎上来,给喜婆递了银子,而后才开口说话。“便是知道的,大太太便说你们会在这个日子这个时候来,早已让人等好了。”</p>
喜婆连谢两声,然后收了银子,扶着姜阮涟,让人往里走。从角门进去,越过角门前的垂花门,又过一段走廊,穿一个石门,而后到了一条长街上,这便是纪府的正街。</p>
马上到正街的时候,有人提了轿子过来,喜婆又扶着姜阮涟上了轿子,有人抬着往前走。顺着正街走了大约有一刻钟,而后转了弯,又走了一刻钟,再次转了个弯,这么七拐八拐的走了大概有一个来小时,便听见人声,轿子也停了下来。</p>
喜婆伸出手,扶着姜阮涟下轿,站在宴饮厅的门口。虽说是娶个小妾,可是里头并不空旷,大有人来贺喜,里面周大夫人正在与人交谈。</p>
这位周大夫人是纪大老爷的发妻,如今成婚已有二十五年,为纪大老爷孕育了一子一女。说起来这位夫人还是从前纪老太爷为纪大老爷定的,姓周名玉仪的,父亲是晚清的一位王爷,是家中的第二个嫡女。</p>
此刻看见人站在外头,大堂内安静了片刻,周玉仪在位子上端正做好,让人把人领进来。</p>
她周围站着四个丫头,看人进来,两个率先迎了出去,喜婆又收了赏钱,便又退了出去。周玉仪的两个贴身丫头将姜阮涟带进来,旁边那个找了个蒲团过来放在地上,另一个便负责喊话。</p>
“姨太太给大夫人磕头!”</p>
姜阮涟不知道这是闹哪一出。记得曾经跟着母亲去参加别人家的宴席都是夫妻拜天地,到自己这边倒是截然不同。可是又想到自己不是做正妻的,况且这高门大户与自己那边的风俗大概也不同,所以便任由两个丫头扶着自己跪在蒲团上,对着周玉仪磕了个头。</p>
“再叩头!”</p>
姜阮涟听话的再次扣头。</p>
“三扣头!”</p>
三次磕头完毕,刚刚的两位丫鬟又把她扶起,周玉仪轻笑一声,那位取蒲团的侍女便从旁边拿过一盏茶。</p>
“姨太太为大夫人跪茶。”</p>
姜阮涟虽然盖着盖头不大方便,却也接过了那盏茶,两个丫鬟扶着到了周玉仪跟前。姜阮涟不知道该是个什么章程,但是想到刚刚跪茶的两个字,又透过盖头的缝隙看到自己脚底下的蒲团,于是跪在那蒲团上,将手中的杯子高举。“大夫人,请用茶。”</p>
周玉仪接过茶盏,吹了两下,随意喝掉一口,将茶盏放在了茶盘上头。</p>
两个丫头扶着姜阮涟起身。</p>
原本纳妾就不是什么麻烦事情,外头弄那么铺张,不过是为了纪家的脸面。如今喝了这茶,姜阮涟就算是正儿八经的姨太太。周围的人又一次吵闹起来,周玉仪吩咐刚刚扶着姜阮涟的两个丫头道:“玳瑁,珍珠,你们二人扶姜姨娘回房吧。”</p>
二人答应下来,点头称是,而后转身带着姜阮涟从后门出去。</p>
原本接下来便是来宾们的事情了,此刻外头却忽听一声喧嚣。</p>
“绮四小姐您来做什么?今日是纳姨太太,与您无关呐。”</p>
外头传过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倒是极为轻快,边说还一边掂脚朝里头望,姜阮涟倒是不由得有些好奇。这样的世家大族,怎么到有如此这般的人呢?“今儿是我爹娶姨太太,我爹又不在,我来看看,怎么了?这姨太太的新房我看过了,跟我住的近呢,就在我母亲的房后头,怎么到不让我去看了呢?”</p>
周玉仪也听到了这动静,笑着跟来宾们说话,又对着外头说:“行了行了,放人进来吧。”</p>
(/59919/59919399/91161812.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