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大汉不得天授?我言甘家女,生而如来(1 / 2)

小半个时辰。</p>

车舆停驻浮屠寺群落所在。</p>

“骠骑。”</p>

“拜见骠骑。”</p>

浮屠寺前,曹操,笮融等人作揖长拜,</p>

五百王卒尉持锋御马,隔开想要靠前的信众,不少人无惧威势,在后方交头接耳,评判着四马车舆。</p>

“啪嗒。”</p>

刘牧走出车舆,立于车辕眺望浮屠寺。</p>

庙宇门户大开,最为显眼便是最中心的佛像,散发着绚丽金光,不像是镀金之法,而是用失蜡法以纯金浇筑。</p>

“僧,智诚,拜见骠骑。”</p>

一个身披粗麻僧衣的僧人,以佛礼上前问候。</p>

“智诚?”</p>

刘牧神情平淡无波。</p>

这个僧号,果然和关家庵同出一脉。</p>

智诚久不闻回应,小心翼翼的抬头窥视,眼眸瞬间犹如被针扎一样刺痛,流下两行带血的泪珠,连忙掩袖擦拭干净。</p>

“邦野之术。”</p>

“安敢窥伺骠骑。”</p>

曹操见到这一幕,心中嗤笑不已。</p>

观星望气自古有之,大汉擅长此术者不少。</p>

只有大汉封册的太史令府掾属,才有资格对宗王,或者刘牧这样的人望气,不然死都不知怎么死的。</p>

“骠骑。”</p>

“某乃丹阳笮融。”</p>

笮融见状上前堵住智诚的身影,恭敬道:“此浮屠寺是三郡信徒所筑,大小庙宇十余,有僧众三千祈福诵经,去年浴佛节仅百姓就来了十余万,想来今年会更多。”</p>

“威胁?”</p>

曹操等人脸色一变。</p>

笮融语气虽软,但话锋如刀刃。</p>

裹挟徐州十余万人,迫使刘牧不能染指兴佛之事,有胆魄啊!</p>

“是吗?”</p>

刘牧牵着甘梅的柔荑玉手,踩在洒了清水的地上,淡淡道:“纵有三千僧众诵念,我却不闻佛音,只听到大汉儿郎在边野持刀杀敌的怒吼,以及仇寇的哀嚎!”</p>

“骠骑年幼。”</p>

“杀伐过重,被蒙了心智。”</p>

智诚合掌为十,念念有词道:“若能放下兵戈,皈依我佛,日夜诵念经文,自可消弭杀生之祸。”</p>

“秃子。”</p>

“你想死吗?”</p>

典韦按着制式定业刀,眸子瞪得浑圆。</p>

刘牧以军功闻名于世,平黄巾,定凉州,赴北伐外。</p>

一个秃驴,竟然想要大汉的骠骑将军放下刀锋,去读什么经,岂不是将大汉弃之不顾,将陈国视为无物?</p>

“铿。”</p>

五百王卒尉持锋而指。</p>

兜鍪,甲胄摩擦声,宛若有万千人抽刀出鞘。</p>

肃杀气息肆虐于浮屠寺前,令不少百姓为之骇然避退。</p>

“骠骑。”</p>

智诚连忙踏前一步,恭拜道:“浮屠寺僧众,亦日日夜夜为边疆军卒祈福,往渡英灵归乡,又岂能在佛前仗刀持锋。”</p>

“洛阳之时。”</p>

“陛下可使我止戈。”</p>

刘牧缓慢朝着浮屠寺而行,淡笑道:“你今日说服我,浮屠寺便可立于徐州,且问你占地建寺,可曾为大汉缴赋,为州郡纳粮?”</p>

“这?”</p>

智诚朝着笮融打了个眼色。</p>

佛学兴于明帝时期,为邦野学说传入大汉。</p>

本意就是为了抗衡谶纬之学与儒学,不缴赋税是便利,又怎么能明言于人前。</p>

“骠骑。”</p>

笮融刚要解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