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育,就像是愚公移山,</p>
能把面前这座名为学识的大山挖走多少,看你手里拿着什么工具,当然更重要的是看你有多勤奋。</p>
一些教育水平较差的,可能拿着铁锹去挖。</p>
一些掌握优质教学资源的,可能开着挖掘机去挖。</p>
虽然差距客观存在,但勤能补拙的案例总是层出不穷。</p>
然而,独特的思维却是很难后天形成,哪怕有着再优渥的物质资料基础也于事无补。</p>
还拿愚公移山来说,</p>
当所有人都在披星戴月的去搬山的时候,</p>
思维独特的他们可能会敲着二郎腿,悠闲的坐在山脚下,琢磨搬山是为了什么,</p>
于是,当一群人在比较谁堆起来的山更高的时候,</p>
他们已经不紧不慢的翻过了这座山,探索起起了山后的景色。</p>
……</p>
丁一之所以要用愚公移山这个例子,</p>
不止是在精神内核上和科研比较契合,更重要的是当下的物理学界也的确是如此。</p>
这座大山,真真实实的存在着。</p>
就是数百年来无数物理学巨擘所打下的坚实的物理学体系。</p>
那些搬山的人,也真真实实的存在。</p>
就是如今国内外无数物理学家和科研工作者。</p>
这些物理学巨擘留下的优渥的理论体系,是后人的财富,同样也是阻碍。</p>
现在国内外几乎所有学者都在艰难的去搬运和消化这些大山,</p>
从风华正茂到垂垂老矣,</p>
然后看着依旧高耸入云的山峰,喟叹不已。</p>
曾经,所有人还寄希望于出现一位绝世天才,能够更快的搬光这座大山,然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带领人类更上一层楼。</p>
但随着理论物理的不断发展和扩充,他们逐渐意识到,这座大山变得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不可撼动了。</p>
慢慢的,完全搬走这座山,已经成了天方夜谭。</p>
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p>
原来因为这座大山的存在,物理学发展已经停滞了很久很久。</p>
量子力学、相对论、经典物理、弦论……</p>
理论物理最耀眼的光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剧烈的闪耀过后,便逐渐暗淡了下去。</p>
后来这数十年,</p>
只见搬山的人。</p>
却不曾见过新的山峰出现。</p>
……</p>
丁一沉默半晌后,开口说道:“我从中科院被调去华夏科工部,什么原因大家应该都清楚。”</p>
众人闻言,神色严肃了起来。</p>
去年年底,华夏第二次物理学暨新质科技发展大会举行之后,中科院进行了一次大调整。</p>
一大批曾经获得国家科技创新、进步奖的开拓型人才被调任进华夏科工部,为华夏绘制接下来物理学发展的百年蓝图。</p>
(/94598/94598997/10683642.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