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那个地方,去过没?(1 / 2)

看到刘嘉,李振和一点都没有生疏感,边说边拉着刘嘉朝拖拉机的方向走。</p>

有了那次帮忙修拖拉机的经历,李振和真把刘嘉当成了兄弟。</p>

虽然有着让人羡慕的八大员之一的铁饭碗,可现在的李振和,一点都不像干干净净的城里人。</p>

洗得发白的粗布裤子,两只膝盖的地方都打着补丁。</p>

布鞋边上很快就要开口子了。</p>

但李振和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p>

用李振和的话说,他是占了他爹的光,如果父亲没有工作,估计几年前,他也会跟大伙一样下乡做知青。</p>

他就是留城的那一部分人员。</p>

当时政策规定,城市户口的家庭,只可以有一个孩子留下来,其他的必须下乡。</p>

如果夫妻双方都有工作,就可以留两个孩子,等着父母退休接班。</p>

也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个都不行。</p>

刘嘉清楚,这些政策也是为了把吃饭问题解决。</p>

像郭晓燕家那种情况就是个例外。</p>

即便郭致远和妻子都有工作,可当时郭致远被抓走,妻子的工作也丢了,家里没有了收入,四口人吃饭都是问题。</p>

所以,郭晓燕兄妹三人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下乡。</p>

“今天清闲,早晨来的时候,我还以为要卸车,可刚才开会又改变了方针。”</p>

李振和嘿嘿的笑,像是捡到便宜一样。</p>

“那你今天干什么?”刘嘉忍不住问。</p>

“转悠,看哪个区需要补货就帮帮忙,不过平常也用不着我们,那些新来的小徒弟勤快着呢!”</p>

现在流行师傅带徒弟,新分配过来的供销社员对各个区域不熟悉,得有老供销社员带一段时间。</p>

所以,那些端茶倒水,搬货补货一类的事情就都落在了新供销社员的身上。</p>

有些徒弟为跟师傅套近乎,巴巴地想着好好表现一下。</p>

李振和不去采购的时候,就是这么清闲。</p>

“李哥你可以呀,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p>

见刘嘉这样说,李振和又不好意思地笑起来。</p>

“你别笑话我,滋润谈不上,不过我是真的沾了我老爹的光。”</p>

“接班以后,碰巧供销社里上拖拉机,又碰巧我是那批人当中最年轻的。”</p>

“他们说我有前途,就让我去学拖拉机了,这不,后来就干上了拖拉机,手上还有采购的工作。”</p>

说着说着,李振和又说到了沾他爹的光的事情上。</p>

来到拖拉机面前,李振和突然停下脚步,像是想起了什么。</p>

“对了,别光说我呀,你今天找我啥事儿?坐下坐下,在拖拉机上坐着,说话舒坦。”</p>

李振和伸手指了指拖拉机斗子。</p>

刘嘉也不客气,跟着李振和坐在拖拉机斗里。</p>

“李哥,我这次过来找你是想问问,你们这供销社里卖竹篮子吗?”</p>

李振和一愣。</p>

“竹篮子?有啊,怎么,你买啊?”</p>

“你不早说,我现在就带你去仓库,随便挑!”</p>

李振和的屁股还没坐热乎,又想站起来。</p>

刘嘉赶紧摆手。</p>

“不是,李哥,你听我把话说完,我不是买篮子,是要卖篮子!”</p>

“不光卖篮子,还要卖竹席子,竹筐!”</p>

“我就想问问,你们能进我的货不?”</p>

刘嘉怕李振和理解不了,一口气把来的目的全都说了出来。</p>

李振和这才明白过来。</p>

“这么回事啊,供销社的竹制品是散着进的,照你说的那么些东西,规模应该不小吧?”</p>

刘嘉点点头,接着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p>

最后,刘嘉强调。</p>

“我们西里村有的是能工巧匠,尤其是编篮子的手艺,那都是一绝。”</p>

“我想着,从供销社里买几样销量多的做样品,回去让他们编编试一试。”</p>

“要是能行,还得请李哥多费点心。”</p>

李振和把头一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