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拜帅(上)(求订阅!)(2 / 2)

水浒逐鹿传 任鸟飞 1103 字 2022-09-09

到东京短短两年多时间,刘锜就升到了他那个年龄很少有人能达到的侍卫亲军马军司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那样高职,因此认识刘锜的人都管刘锜叫“刘四厢”。

刘锜也受到赵佶的赏识,成为赵佶的亲信侍从人员,并且在实际上掌握了侍卫亲军马军司龙神卫四厢的大权——其他侍卫亲军比刘锜职位高的长官,例如殿帅太尉高俅、副都指挥使驸马都尉曹晟等都只不过挂个名。

这么优秀的刘锜怎么会没有信心当统帅?

所以,尽管心潮澎湃,可刘锜还是拜道:“臣遵命。”

仪度潇洒,谈吐风雅,干练灵活,对上司不卑,对下属不亢,应酬周旋,都能中节,刘锜的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真是让任何人都喜欢,其中也包括李衍。

当然,李衍之所以选刘锜为帅,原因指定不是这个。

李衍选择刘锜为帅,原因有三:

首先,李衍指挥不了这种一二十万人马参与的大会战、大决战,这种大战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李衍十分清楚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而一旦自己硬着头皮上去瞎指挥,有可能就会给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水泊梁山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李衍势必得找一个能指挥得了这种大战的杰出将领代替自己担任统帅,而李衍心中的人选,自然是在历史上指挥过这种大战并取得了大捷的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之一。

其次,李衍现在已经有意识的搞均衡了,防止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让某人一家独大,难保不会激发他的野心,进而就会给自己这个势力带来无法预料的大祸,而且,要是手下没有人才也就罢了,明明手下人才济济,何必要酿此后患?现如今,岳飞、韩世忠、吴玠都已经脱颖而出,而才能丝毫不逊色他们三个的刘锜,却因为运气不行,竟被稍稍次于他们四个一些的杨沂中、王彦、张宪都超过了,这怎么行?

再次,也是最关键的,此战是在平原地区与游牧民族的骑兵大会战、大决战,而且是对方将投入七万骑兵、己方至少也得投入相同兵力的大会战、大决战,这种大战,李衍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打过,就连可以参考之战都没有谁打过,而李衍清楚的记得,刘锜在历史上打的顺昌之战,开创了在平原地区大破金军的记录,打得金军谈刘锜色变,甚至演变成了没有金军将领敢再跟刘锜交手,那一战是金军南侵以来遭到的最重大的惨败之一,震撼了当时金国的统治者,出使金国的洪皓就此战奏报赵构说:“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从那个战绩来看,刘锜应该是李衍手下最擅长打平原对骑战的将领。

总之,李衍最终选中了刘锜指挥这场大战。

见刘锜接了这幅重担,李衍冲阮小七道:“去搬张椅子放在我下首。”

整个大帐之中,只有一张椅子,也就是李衍坐的椅子,其他人全都站着,这是君臣之间的规矩。

其实,宋朝以前大臣们是可以在朝堂之上列坐议事的,只有在上朝和退朝的时候才参拜。

之所以后来出现只有皇帝坐着大臣们只能站着,是因为赵匡胤做了一件事,从那以后大臣们上朝就只能站着了。

赵匡胤称帝之后,对上朝时宰相范质(周世宗柴荣的旧臣)坐着论事很不满,认为这不能彰显皇权,就道:“范爱卿,我眼花,你把文书拿过来读给我听。”

范质听了立即起身上前。

等范质念完回去,想坐下,却发现椅子没了。

自那以后,大臣们就只能站着上朝了,直到清朝灭亡都是如此。

等阮小七搬来椅子放好,李衍一指椅子,对刘锜道:“我就不登台拜帅了,毕竟此非带兵远征,我会同你一块出征,为你观敌掠阵……我强调一遍,我只观敌掠阵,此战在哪打,何时打,怎么打,总之只要是跟此战有关之事,皆由你做主,唯有谁不听你之命,我会替你斩了他……来,在此座坐下,你便是此战的总指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