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书竟是千真万确,王文亲手所为再清楚不过,甚至还有王氏一族在暗中借势打压有志之人,暗中处死的人更是数不胜数。</p>
王文的罪行,不仅限于对朝廷的不忠,更涉及到了对同僚的陷害与对无辜者的残害。郕王的指控,让朱祁镇心中怒火中烧。</p>
朱祁钰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知这文书的分量,它不仅能够彻底摧毁王文的政治生涯,还能让王氏一族的势力受到重创。</p>
他缓缓开口:“陛下,王文之罪,证据确凿,不容置疑。但臣以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应深入调查,以免遗漏其他同谋。王氏一族在朝中根深蒂固,若不彻底清除,恐后患无穷。”</p>
朱祁镇点头表示赞同,看向跪地沉默不语的胡濙:“胡爱卿有何见教?”</p>
胡濙一哆嗦,抬起头赔笑道:“陛下,臣以为,王文虽罪大恶极,但若能借此机会,彻底查清其背后的所有阴谋,或许能为朝廷带来新的生机。王氏一族虽强,但若能一举铲除,对朝廷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臣愿亲自督办此案,以确保无一遗漏。”</p>
王文心头一喜,他与胡濙交好,只要他在朝中为他说话,或许还有转机。王文暗自盘算,若能借助胡濙之力,或许能减轻自己的罪责,甚至有机会洗清冤屈。</p>
此刻的沉默是金,不宜多言,以免引起皇帝的反感。王文心中暗自决定,待会儿私下里定要与胡濙详谈,寻求一细对策。</p>
朱祁镇不怒反笑:“你一个礼部尚书,却也关心朝政,朕甚感欣慰。但朕想知道,你有何良策,能确保此案公正无私,不偏不倚?”</p>
胡濙听闻此言,心中一凛,知道皇上对他的信任并非无条件,遂正色道:“陛下,臣以为,应立即成立一个独立的调查队,由六部门的官员组成,以确保调查的公正性。臣建议,调查过程中应严格保密,避免消息走漏,影响调查的准确性。”</p>
朱祁镇听后,微微颔首,对胡濙的建议表示认可,看向朱祁钰:“郕王及时察觉,东厂立了大功,科举一事朕便交由郕王亲自督办。此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朕希望你能与礼部密切携手,确保科举考试的公正性,选拔出真正有才学之人。同时,朕会亲自监督,确保此事不被任何私心所左右。你二人须得同心协力,不可有丝毫懈怠。”</p>
如果说王文一事是颗石子丢进了平静的湖面,那么科举舞弊案的揭露则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搅动了整个朝廷的安宁。</p>
襄王如刀的目光射向了朱祁钰,暗自咬牙这人行事诡秘,王文又出了这档事情,若是科举办地好那岂不是风头越过他的头上!</p>
“诸位爱卿可有议?”</p>
朱祁镇的询问在朝堂上回荡,群臣面面相觑,无人敢轻易发言。气氛紧张又肃穆,人人都在权衡着自己的立场和话语的分量。</p>
终于,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缓缓开口:“陛下,臣以为,科举乃国之大典,关系到大明家的未来和人才的选拔。此事必须慎重处理,不可有半点马虎。郕王还未必操手此事,怕是不妥。”</p>
朱祁钰转头反驳道:“你怎么知本王不行?你若是有确凿证据,便不可妄下断言。科举之事,关系重大,非同儿戏。本王自当以国事为重,岂会因私心而误国?”</p>
朱祁镇烦不胜其烦,见气氛缓和,便宣布:“此事便这么定了!退朝!”</p>
随着朱祁镇的话音落下,朝堂上的官员们纷纷行礼退下,结束了这场突如其来的争执。</p>
于谦上前恭喜道:“恭喜殿下得以重任,科举之事得以妥善处理,实乃大明之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