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眉头紧锁,沉声问道:“那倭寇的主力现在何处?”</p>
袁彬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海湾:“据可靠消息,倭寇的主力正集结于此海湾,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登陆行动。他们似乎计划在这一带建立据点,以此为跳板,进一步深入内陆。”</p>
朱祁钰以后人的视角,再清楚不过倭寇的威胁并非一时之患,而是长期潜伏在大明边疆的隐患。</p>
若不彻底解决,沿海百姓将永无宁日。</p>
朱祁钰心中盘算着,必须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不仅要击溃倭寇的主力,更要从根本上削弱其力量,防止其死灰复燃。</p>
硬仗只是一时的平衡之策,最重要的是——海禁之策!</p>
史书记载,明代的海禁政策始于明初,其目的在于限制海上贸易,防止沿海居民与外国势力勾结,从而维护国家安全。</p>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海禁政策逐渐显现出其弊端。</p>
它不仅限制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导致了走私活动的猖獗。</p>
倭寇的出现,部分原因正是由于海禁政策的实施,使得沿海居民失去了正当的生计手段,转而投向海上掠夺。</p>
朱祁钰深知,要彻底解决倭寇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海禁政策。</p>
袁彬见他沉默不语:“殿下?”</p>
朱祁钰回过神:“如果你说,本王想要废了海禁之策呢?”</p>
袁彬瞬间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深知海禁政策的废除意味着什么。</p>
这不仅会改变沿海居民的生活方式,更会触及到朝廷内部的权力结构。</p>
朱祁钰的这一提议,无疑是在向整个大明如今的朝政格局煽风点火。</p>
袁彬紧张地说道:“殿下,这……这可是要动摇国本啊!”</p>
朱祁钰却显得异常冷静,他知自己所提之事的分量,但为了大明的长远发展,他必须这么做。</p>
他缓缓开口:“袁大人,海禁政策已经不合时宜,它不仅阻碍了贸易,还滋生了倭寇。若不改变,沿海百姓将永无宁日。”</p>
“不可!末将觉海禁之策是维护大明边疆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旦废除,沿海地区将面临更大的威胁,倭寇的侵扰只会更加猖獗。”</p>
袁彬语气坚定,显然对海禁政策的废除持有强烈的反对意见。</p>
朱祁钰语重心长地解释道:“那你可知,海禁政策已让沿海百姓苦不堪言,他们失去了正当的谋生手段,不得不铤而走险,成为倭寇的帮凶。”</p>
“你觉得沿边延续不断地倭寇侵扰,仅仅是因为海禁之策吗?此举不过是自欺欺人!海禁之前可有倭寇?海禁之后,倭寇之患反而愈演愈烈。这说明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海禁,而在于我们如何应对。若能加强海防,训练精兵,倭寇之患自然可解。”</p>
袁彬仍是不解:“自海禁政策实施以来,沿海地区虽有倭寇侵扰,但朝廷也一直有相应的防御措施。若贸然废除海禁,沿海百姓固然可以自由贸易,但若没有足够的海防力量,恐怕会引来更大的祸患。殿下,您是否考虑过,一旦海禁解除,那些原本被限制的海上势力,是否会趁机作乱?”</p>
“大明是天朝上国,海禁政策自古有之,岂能轻易废除?若无海禁,沿海地区将成盗匪横行之地,百姓安危何以保障?殿下,海禁之策乃国之根本,不可动摇。”</p>
朱祁钰不愿再浪费口舌,从袁彬就可看出朝中反对的态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