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1944:捷与闪电(45)(2 / 2)

铁十字 月影梧桐 1596 字 2022-09-09

喷火9算比较早期的机型,但在日本看来实力可不弱,与Bf-109各有千秋,很多时候还强于Bf-109(因为后者历史上很多后续改型根本就没出现),更让日本看重的是,虽然喷火与Bf-109都是小短腿,但喷火体积大、机身冗余多,这毛病是能治的,Bf-109那是真治不好。便胡乱按了国产化的名头准备山寨,Ta-152当然也在山寨之列。

陆军对机炮也认真进行了测试,认为德国转膛炮MG213毫无疑问名列第一,但这玩意日本根本仿不出来,MG151和西斯潘诺算是各有千秋,只是MG151使用的薄壳弹也不好仿,反倒西斯潘诺使用的弹药对日本来说难度更低,干脆心一横,连西斯潘诺也准备仿;至于美军12.7mm传家宝,日本其实也蛮喜欢,认为比本国产品强很多,也强于德国同类产品,不过囊中羞涩的陆军用不起这么贵的产品——枪不贵,但那个弹药消耗量可真是要命。

财大气粗的海军不介意这个,在陆战旅团中配备了一批勃朗宁重机枪,还把很多安置在装甲车上,甚至安装在吉普车上——陆军喜欢在三轮摩托上架机枪,海军喜欢在吉普车上架机枪,弹药充足就敞开用,大不了届时再去美国那里“就地取材”,但从这两年联合舰队的缴获情况看,供应区区几个陆战旅团使用一时半会根本不用发愁。

当然,如果英国愿意便宜出售,日本也不介意买一点飓风,一部分可以拿来充当高级教练机,一部分还可以转手卖给中国方面赚个差价,现在国共对技术装备需求很迫切,日本置换下来的二流装备基本都卖给了双方(少部分处理给了暹罗),最后英方留了一部分给巴基斯坦国防军外,其余真决定全部拿来对外处理,换取大不列颠本土急需的农产品和其他生活资料。

想法是好的,结果满世界兜售都没几个国家要,欧洲各国不必说,眼瞅着大英帝国被人打得落花流水,宁可买德国货也不买英国货,再说只要稍微懂行一点就知道Bf-109比飓风强得多,南美各国、中东土豪也看不上飓风这种过时货,再便宜也不要,最后没办法只能廉价处理给日本,双方谈妥先处理800架,日本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如橡胶)冲抵。

首批200架实物刚拿到,日本就将其中100架卖给了重庆方面,40架卖给了延安,自己留了60架当教练机,另外又把100多架过时的一式战斗机处理给了鲍斯的印度国民政府和暹罗当局。

向中国卖了装备自然还得连带卖点油,不然这些东西都跑不起来。从长远利益考虑,为更好地搞活出口事业,头脑灵活、生意手段高明的中国派遣军当局不满足于做武器二道贩子,开始做起工业化大生意:

他们从国内、苏联搜罗了一堆中小炼油装置,在上海开办炼化厂,利用从中东(主要是伊朗)进口的原油开始生产,虽说技术水平差、产量低,炼出来的汽柴油标号都偏低,但再低也是货真价实的汽柴油,一部分用于满足派遣军自身需求,一部分向国党出售,规模不大,也就是3-5万吨的销量,解了重庆当局燃眉之急,至于延安反正有玉门油田和苏联提供的炼化厂帮助,对这方面需求反而不大。

本来派遣军对于将武汉和其他地方“卖”给重庆方面是很不满意的,但现在觉得这么搞也不错,打仗不就是为了从中国捞钱?现在中国办工业,一不要关税、二不要地税,赚多少钱都是自己的,产品供不应求,连个像样竞争者都没有,简直是躺着发财。既然做生意就能赚到钱,那为什么还要和中国人打生打死,脑子坏了么?

关东军虽不满意中国派遣军出口油料,但经不住中国派遣军挖苦——你们拿着苏联的油、北桦太的油小日子过得滋润,还把持着中俄贸易通道,我们连从中东进口原油转手加工赚点钱都不行?不让我出口也行,把你们从北桦太拿到的油分我一部分!关东军也只能无语。

炼化厂能办,化工厂、钢铁厂、机械厂能不能办呢?当然也可以,于是江浙一带特别是几个沿江、沿海城市又开始工业化输出进程,并以日本特有的严肃劲和精细劲搞了沿海工业区规划,弄“三通一平”、“招商引资”,建设特别工业贸易区实现军事化管理,正好德、意、法三国也有过剩、过时工业想要输出,便谈妥了一揽子协定,欧洲三国与日本合作搞对华工业输出,欧洲以工业设备、技术出资,但接受日本统一管理——否则日本不肯放欧洲各国进来。

为更好协调这些关系,德意两国才在上海设置办事处,甚至为有效维护自身利益,连盖世太保也派到了上海,于是上海十里洋场的气氛又开始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