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给斯大林同志回电?”
“好1
参谋转身刚要走,却被罗科索夫斯基拦住了,他用略显迟疑且委婉的口气提醒道:“这个……2-3周如果守不住,能不能考虑只坚持一周?我们不能光考虑军事问题,也要多考虑一下政治影响1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浑身一震,一瞬间他们就明白了罗科索夫斯基的意思:如果这么简单干脆地回绝斯大林,莫斯科一定会转身将询问是否能坚守的电报发往高加索方面军,以秋列涅夫的执行力一定会回答可以坚持下去,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而站在后者的立场,这样的答复十分正常——高加索战局如此糜烂,最后一定有人要为此负责,秋列涅夫现在是第一号责任人,如果他再不“表现”得卖力一些,别说斯大林,就是内务部恐怕都不会放过他。
从大风大浪里走过来、“久经考验”的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马上同意罗科索夫斯基的建议,将坚守提议改为一周,并明确将高加索方面军的退却方向指定为阿斯特拉罕。
根据朱可夫的想法,战线稳定之后,由顿河方面军坚守住斯大林格勒,由高加索方面军扼守阿斯特拉罕,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负责联通两个两个方面军,红军大致可以伏尔加河为界保持一条连续战线——相对而言,这条战线比目前战线的长度大大缩小,有助于提高兵力密度。不过,上述调整在地图上是很难看的,意味着北高加索平原3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要被迫放弃。从内心来讲,三个红军高级将领不愿意放弃任何一寸领土,但北高加索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十分有利于德军机械化部队推进,在敌人占有优势的装甲部队面前,想要在这片平原上与敌周旋几乎不可能。
三人审视完毕之后,将设想发给了莫斯科并同步抄送给了秋列涅夫,希望他能看得懂电报中的暗示——最起码要与众人保持高度一致。
“情况已恶化到这个程度了么?不但格罗兹尼保不住,连整片高加索平原都守不住?”虽然斯大林的语气听起来很平静,但被他召集起来,参加最高统帅部紧急会议的众人依然是不寒而栗。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不在,面对斯大林怒火的就变成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莫洛托夫和库兹涅佐夫等人。其中库兹涅佐夫是最无奈的,几个月之前,在红海军黑海舰队近乎覆灭之后,他就一直提醒德军可能发动登陆战役并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置,结果德军几个月都没来,随着时间推移和前线兵力紧张,那些抗登陆的部队、兵器都逐渐转移到其他战场,没想到德国人在索契忽然来了这么一手。
铁木辛哥不敢说话,去年夏天他在哈尔科夫惨败后就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布琼尼根本提不出任何意见来,他一个传统骑兵出身的将领知道什么装甲战?不过有点他是赞同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高加索平原那地方太大、地势太平,如果这天下还是骑兵第一,他保管能用马刀将德国人打得屁滚尿流——可惜呀,世道换成了坦克!
伏罗希洛夫主管着国防工业,他当然不想这么快撤退,高加索除格罗兹尼的原油外,还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半个伏尔加河下游工业区所在,每年可提供300多万吨谷物和其他矿产资源,战争持续到现在,全苏粮食产量已跌到3000万吨以内,相比战前9500万吨粮食的产量,只剩下三分之一,一下子从粮食出口国变成了极度缺粮国。
而且,就在这3000万吨谷物中,给军队直接和间接使用的大约就占到1100万吨(对应的军队总数大约是1000万人),再加上重要党政机关、科研机关的物资供应保证,其余1亿多人口能分到的粮食不到1800万吨——这1.15亿人是布尔什维克们实际控制的人口。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减少300万吨,他都不敢想象今年会是什么局面。
他沙哑着声音,用无比沉痛的声音说道:“斯大林同志,我有不同意见,高加索平原的粮食和工业资源对我们非常重要,不能丢给德国人,至少不能全部丢给德国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