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英帝国(补,6600票加更)(1 / 2)

铁十字 月影梧桐 1574 字 10个月前

ps:2月份月票加更完毕,接下来准备加3月份的欠账……

民主国家的决策效率平时确实不太行,能拖就拖,但真到危急关头,迸出来的热情也令人叹为观止。 听说德国用“远程”火箭(相对于火箭炮来说)从欧洲大6打到伦敦,不仅炸死几千人还没办法防御的消息,华盛顿一片沸腾,当天夜里就紧急行动起来这可真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当年德国人搞出巴黎大炮,现在又搞了伦敦火箭,万一将来德国人疯搞跨大西洋火箭怎么办?那美国人民还不是永远生活在无穷无尽的恐惧中?

根据戈达德的推理,如果现在德国就有4oo-5oo公里射程的火箭,在1o年之内将其提升到6ooo-8ooo公里射程是很容易的,要知道他在13年前搞火箭时射程只有区区2o公里,现在居然能展到这个境地,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按这个度下去,火箭射程别说6ooo-8ooo公里,就是过1万公里也指日可待。而熟悉全球地理的参联会高层心里很明白,如果真有6ooo-8ooo公里的火箭,那部署在葡萄牙、西班牙和西北非一线射可直接将美国东海岸的精华地带全笼罩进去,如果德国人丧心病狂将火箭拉到亚尔群岛部署,那大半个美国就全在里面了。到时候德国人还不是想打哪就打哪?难怪德国人一直对展重型远程轰炸机不感兴趣,原来他们的攻击路径是这个,这可比美国搞b-17b-29高明多了,既不用死人还无法拦截。

谁都不是神仙,美国高层也会误判德国动作,更会因目前战局不利而高估对手实力。德国之所以不展重型轰炸机绝不是不感兴趣这种话就能解释的,完全是因为成本太高搞不起,而美国自己有不俗的飞机制造能力,现在反过头来又觉得德国人手里的东西更好、更厉害4马赫的高度,无法拦截、无法预判的落点、不死人的安全性,简直就是大国横行世界的最宝。难怪德国人态度这么强硬,这么咄咄逼人,原来他们手里是有真家伙的!再联想到德国人在喷气领域的建树,不但喷气战斗机,连喷气轰炸机都出来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戈达德预测说:现在德国敢把4oo公里的火箭拿出来,按惯例和研进程,他们手头至少有1ooo-15oo公里的家伙在试验。这猜测是有根据的,但他万万没想到德国人的步子跨得比他想得还远,在1944年年初两级v2火箭串联试验成功后,德方根据布劳恩的建议直接越过了15oo公里左右级别的v4火箭而上了25oo-oo公里的v6,而在佩内明德设计室里,5ooo公里级别的v8都在图纸上成型了。由霍夫曼点拨的五位一体射力量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船台上的特大型潜艇(伊-4oo)、研究院里的级卡车(4o米长,机动射平台)、地下射井等都在此列。

最先完工的是火箭射列车,基于列车炮基础稍微修改后就能成为火箭射平台,这次在荷兰就有两个火箭连利用列车平台进行v2火箭机动射尝试,效果很好,比伺候多拉大炮简单多了。12o分钟内包括射现场选定、伪装、火箭燃料灌注、目标确定、起竖、射、收拢并撤退一气呵成,以实践验证了机动射是完全可行的,下一阶段准备尝试公路射,毕竟v2火箭体积还不算大,现有大型载重卡车就可以应付。

关于多位一体射力量戈达德也猜到了,不过由于他目前主要工作是负责舰载火箭弹研究(希望提供近程防空火力),所以没往潜艇的方向考虑,而是提出“舰载火箭”概念,说道:“即便暂时造不出6ooo-8ooo公里的火箭,德国人也不见得打不到我们,他们完全可生产1ooo-15oo公里的火箭,把他们安装在大型军舰上进行机动射,类似埃塞克斯这么大体型的军舰可以携带很多,2oo枚没有么,1oo枚总装得下,然后以4-5艘为集群进行射,我认为作战效果会比轰炸机要好,长期来看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强。甚至根本就不用造航空母舰这么昂贵的大家伙,用胜利轮改装一下就是很好的射平台,一条船带几十枚,一支船队可以带上千枚……”

参联会众人都是一呆,训练一个高技术舰载机飞行员有多难他们是知道的,如果按这种推断,德国人只要把军舰开到离海岸线远远的地方,避开本方雷达和飞机监控,电钮一按就可以自动射,岂不是只要有钱就可以无限量敞开来供应?那还了得?到时候东部地区无时无刻得担心头顶会有铺天盖地的火箭飞来,连吃饭睡觉都不安生!一直以两洋掩护作为天然安全屏障的美利坚今后还有安稳的地方么?

不得不说,戈达德不愧是美国火箭开山宗师,想象力够丰富,重型导弹巡洋舰(战列舰)的轮廓及饱和攻击的想法瞬间成型虽然在后世这是条邪路!

4月4日一大清早,流水般的命令便了下去,参联会成立了火箭局并挂在6航阿诺德上将下(都属航空),实际直属参联会管理。戈达德及他推荐的冯-卡门教授经参联会核实后直接授予6军少将军衔并担任火箭局正副局长。根据两人开列的名单,参联会三巨头把美国各大院校、各大科研机构中从事火箭、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空等专业领域的教授全召集起来开碰头会,动员他们把目前手头的理论研究暂时放一放,集中精力参加这个工程。

凡愿意加入的学者,根据业内学术地位和重要性授予中校、上校不等的军衔,类似钱学森这样在学界已有一定地位的年轻人,也不管他是不是美国人,只要他愿意为美国效力同样开出上尉军衔加以笼络。甚至各教授的博士生不管有没有毕业,都动员他们来参加这个工程,享受军方特别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