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国运五行(2 / 2)

“算了,真人你还是说说中策吧。”</p>

宋寒耸了耸肩道;</p>

“此次旱情为火炙大地之象,阳气由北向南不断外泄。</p>

我们只要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使用人工降雨,将这些外泄的阳气化为阴雨留下。</p>

两年之后,哪怕水汽蒸腾。</p>

提前两年的时间将阳气进行转化,催发地气,以土生木,不让它们外泄太多,如此也能降低一个等级的涝情。”</p>

张天师闻言下意识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对宋寒的话琢磨了半天也没琢磨明白,最后无奈道;</p>

“真人,我们龙虎山主修神道。</p>

对五气之论还不是特别了解,特别是国运五气的轮转,这个以前都是儒家的一帮子老学究在钻研。</p>

真人你能不能在说明白一点?”</p>

宋寒闻言默默翻了一个白眼,原本以为他们青云宗门主道行低微,是他不学无术。</p>

没想到连本地道教魁首对天地大道的研究也那么的浅薄。</p>

看来是自己错怪了王大富。</p>

不是他道行低微,而是这个世界道门对于天道的认知都非常的浅薄。</p>

都过了六十四亿年,传承都不知道断了多少回了,能留下些许已经是邀天之幸,还要啥直行车。</p>

宋寒看着张天师问道:</p>

”本地史书中所记载的王朝命运论有没有了解过?”</p>

张天师默默点了点头。</p>

“这倒是知道。”</p>

中原大地几千年的历史中,历朝历代都会在王朝末年风雨飘摇</p>

后世的史学家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总结归纳,著有王朝命运论的结论</p>

总结来说就是土地兼并,阶级固化,气候异常等综合问题,导致所有的王朝都很难坚持超过千年。</p>

宋寒见张天师点头后摆手道;</p>

“咱们现在先不管土地兼并与阶级固化的问题,单单指气候。</p>

为什么每次王朝开年期间气候环境总是能够让人休养生息。</p>

而到王朝末年的时候却是风雨飘摇。”</p>

张天师闻言懵逼的摇了摇头。</p>

宋寒起身,走到窗前,看着远处朗朗晴空淡淡道:</p>

“天地五行金,土,火,水此四行依天而定,人力难以更改。</p>

但五行之中青龙木气,却会随着人口的活动产生破坏,致使五行失衡</p>

每次王朝兴起之时都会大兴土木,坦行人道,修建水利工程,调和阴阳。</p>

但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加剧。</p>

不管是砍伐树木引火做饭还是囤围河岸开垦荒地,都会使原本平衡的阴阳进一步被破坏掉。</p>

随着五行之中五行之气中的木气逐渐减少。</p>

水土流失加剧,这种情况下,国家对于气候的变化容忍度会进一步降低。</p>

甚至只要气候稍稍有些异常,都会产生大规模灾害。</p>

天灾之下,气候问题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原本就因为土地兼并,阶级固化等问题已经开始动荡王朝摧毁,演变成一场席卷全国的天灾。</p>

没有了稳定的生存生产环境,王朝只能走向衰败,浴火重生。</p>

然后又是一场新的轮回。”</p>

一旁的张天师闻言恍然大悟。</p>

听着宋寒的解释,猛然想起了前段时间去京城培训时所听到的倡导;</p>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p>

张天师忍不住点头道;</p>

“原来如此,果然玄学!”</p>

听到张天师的话,宋寒笑道:</p>

“你这个总结倒是贴切。</p>

火炙大地,使大地凝结,容水量降低。</p>

这个时候又没有足够的木气森林来稳固土地,吸纳水分,平衡阴阳。</p>

只要稍微有些较大暴雨与气候异常,都会产生大面积的洪涝天灾。</p>

以前王朝生产力低下,用人道的方式调和阴阳,只能勤修水利。</p>

现在科技发达,在勤修水利的同时,可以更直观的对于气候进行调控</p>

这个时候咱们只要在在涝情的酝酿阶段。</p>

提前宣泄水汽促进本地的木气生长。</p>

用人工降雨和种植林木的手段,稳固土壤,加大环境对于气候异常的容耐度。</p>

这样就可以让涝情进一步降低。”</p>

宋寒看着张天师道:</p>

“三天之后,本市会进行首次大规模人工降雨作业。</p>

你且留宿几日,先别急着去修仙,到时候你就知道整体的运行是怎样的了。”</p>

(/34418/34418778/12544827.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