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4月22日,伦敦和会召开。全世界二十余个国家代表齐聚伦敦,商议这场特殊的大战。
这是反法战争以来,全世界波及国家最多、涉及交战区域最广、规模最大的战争。
毫无疑问,这也是伤亡最惨重、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交战双方的总兵力损失超过两百万,各国总经济损失超过二十亿神盾。
(约合10亿英镑,折合黄金7322.38吨)
别的不说,光看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世界各国就集体哑火了。要知道很多国家人口都不到两百万,整个国家都不值20亿神盾。
损失最大的自然是俄国人,不光是军队损失惨重,国内经济遭到了重创,还丢城失地,把来之不易的世界霸权之位搞丢了。
如果重来一次的话,俄国人肯定不会就这么直接莽上去。
巴黎会议上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公国划给了丹麦,普鲁士入侵丹麦的战争遭到了欧洲各国反对,他们完全可以采用迂回方式解决问题。
当然了,迂回外交手段俄国人不擅长,看上去也不够威风,无法展示他们欧洲霸主的雄风。
万万没想到,本来是用来立威的战争,最后埋葬了俄罗斯帝国的霸业,一个大帝国被搞得奄奄一息。
谈判一开始就陷入了扯淡模式,俄国代表团舌战群雄,除了丹麦代表帮忙外,他们直接陷入了被围攻状态。
这是敌人多的弊端,如果波兰也算是一个国家的话,这会俄国人面对的就是八国联军。(普鲁士王国、奥斯曼帝国、中亚四国、波兰、****帝国)
交战国之间的扯皮,其它国家代表自然看热闹了。如果大家都参与的话,俄国人还会更加悲剧。
普鲁士人的外交活动还是起了作用的,获得了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谅解,他们提供了大量对俄国人不利的证据,显然是准备充分。
第一天会议结束后,俄外交大臣克拉伦斯-伊万诺夫就知道事情坏了,连夜和奥地利代表韦森贝格密会。
克拉伦斯-伊万诺夫没有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伯爵阁下,现在我们需要贵国的帮助1
沉默了一会儿后,奥地利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才开口说道:“我们是盟友,相互帮助是应该的,侯爵阁下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俄国人的目的他是一清二楚,然而现在必须要装糊涂,才能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重新确立俄奥同盟中的主导权。
克拉伦斯-伊万诺夫没有想那么多,欧陆霸权易主成为了定局,无论是落入法国人手中,还是落入奥地利手中,都没有他们什么事。
俄奥同盟中的主导权,对失去欧陆霸权的俄国人来说,现在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现在的外交局势对我们非常不利,我希望贵国可以发挥影响力,扭转这种局面1
一边倒的情况,完全出乎了沙皇政府的预料,在他们的计划中大部分欧洲国家应该会采取中立态度,而不是直接站在俄罗斯的对立面。
这是俄国人没有来得及转变心态,依然把自己带入了欧洲霸主的角色。
欧陆霸主时代的俄罗斯帝国,大家就算是非常不满,也没有几个国家敢表露出来,中立就是小国的立常
现在不一样了,俄罗斯帝国不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又陷入了内战中,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大大降低,吓不到欧洲各国了。
往日里受了气的,这个时候就爆发了。在此之前,沙皇政府也进行了外交公关,看结果就知道他们是帮了倒忙。不但没有拉到盟友,反而把一些国家推到了对立面。
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寻求奥地利的支持。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开始,奥地利就在欧洲政治外交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两次建立维也纳体系,更是梅特涅外交的巅峰。一直持续到现在,奥地利在欧洲政治外交上的影响力都是数一数二的。
这种政治外交影响力,也是弗朗茨一直注意吃相的原因之一。
普通人看来这种政治外交影响力没有什么用,实际上这保证了奥地利不会陷入孤立状态,避免了陷入举世皆敌的危机。
现在俄国人就知道被孤立的后果,同时被各国针对,意味着他们在谈判中将陷入被动状态,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结束这场战争。
韦森贝格摇了摇头说:“侯爵阁下,你太高估我们的影响力了。现在的情况少不了英法的推手,你不会认为奥地利可以对抗英法两国加起来的影响力吧?”
这种忙帮不得,真要是帮了就后患无穷。要让各国转变外交立场,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没有足够的好处,奥地利为什么要付出这个代价?
克拉伦斯-伊万诺夫脸色一沉,他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如果奥地利肯出手的话,现在这些小国又要中立了。
什么比不上英法联合的影响力,都是扯淡。实际上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这些小国都是墙头草。
维也纳体系时代,奥地利可以把英国人驱逐出欧洲,把法国压制在了西欧,把俄国人限制在东欧,靠的就是外交上合纵连横。
当初吞并南德意志地区引发了欧洲各国的恐慌,不也很快度过了难关?
“伯爵阁下,我们不会让你白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