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p>
文康帝看着乌泱泱跪在地上的半数大臣,忍不住心生怒气。</p>
他没想到,那沈暮年死了三年了,仍有这么多人替他说话。</p>
他们一直要求再次严查沈暮年当年反诗一案,这让文康帝觉得当年的决定百分百正确。</p>
沈暮年的影响力太大了,朝中文官多半数是他的学生,他不顺从,就该死。</p>
文康帝摸索着手上的扳指,心中想着该如何应对。</p>
要不就顺了他们的心意,还沈暮年一个清白?</p>
反正人已经死了,还能从棺材里跳出来不成?</p>
“众卿先起来说话……”</p>
“谢陛下。”</p>
大臣们都站了起来。</p>
礼部尚书上前一步,语气激动道:“陛下,臣听闻昨日琅琊书院出了人命,那人留下悔过书,言明琅琊书院院长沈暮年当年的反诗是他伪造,既然是伪造,那就当还沈暮年一个清白。”</p>
文康帝微微点头:“朕知你意,沈暮年确实教出很多栋梁之材,既然那秦濡斐已经留书交代是他因嫉妒陷害,那冤有头债有主,按律治他的罪就好,然后昭告天下还沈暮年一个清白。”</p>
死无对证,把这事儿全算在秦濡斐头上就行了。</p>
不就是还个清白吗,死都死了给他就是了。</p>
等皇帝把话说完,礼部尚书再次开口:“陛下,既然陛下还了沈暮年的清白,那么当年为沈暮年请命的那些学子,也应该重新论处。”</p>
“他们当年替沈暮年诉说冤情,被定性为扰乱京都秩序,剥夺了他们科考入仕的机会,有些人甚至被发配到苦寒之地,所以臣提议,将他们召回京,同时恢复他们科考的资格。”</p>
恢复他们科考资格?</p>
文康帝厌恶的皱眉。</p>
当初那些人宁愿违背他的旨意,也要替沈暮年陈情,若是让他们有了入仕的机会,那不是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p>
人心难测,他们的心在不在他这个皇帝身上还不一定。</p>
文康帝看了看站在一旁事不关己的国舅平远侯,又看了一眼老谋深算的安国公,长舒了一口气问道:“国舅和安国公对此有何看法。”</p>
安国公先开口道:“陛下三思,沈暮年被歹人陷害,还他一个清白那是理所应当,但那些学子重新参加科考一事,还当谨慎考量,毕竟他们有些发配到苦寒之地,受了三年的苦,谁也不能保证他们对陛下当年的裁夺没有怨气。”</p>
“若是他们把这些怨气带到朝堂之上,对我江山社稷是一大祸患呐。”</p>
安国公还要说什么,国舅平远侯忽然开口了:“陛下,臣觉得安国公过虑了,那些学子确实有些才华,但是三年未有进行完善的教育,他们即便是参加科考也不一定能过,毕竟江山代有人才出,现今的学子们也不是不学无术,难道还比不过他们?”</p>
“而且,既然沈暮年的案子确定是冤案的话,给他们一个科考的机会,也正是陛下收揽人心的一个机会……”</p>
“前程和一个已经故去的人谁更重要,他们还是能分的清的。”</p>
文康帝眉头紧锁,不知该如何决策。</p>
安国公见文康帝动摇,急忙开口道:“陛下,民间有一句话叫狗改不了吃屎,那些学子当年就敢抨击陛下的决策,可见他们对陛下从未有敬畏之心,若是再次给他们入仕的机会,岂不是增长他们的气焰。”</p>
国舅平远侯讥讽的笑了一声:“陛下给了他们这次机会,对他们就是再造之恩,他们感激涕零还不够呢,怎么会再起什么不敬之心。”</p>
“安国公这么惧怕他们,莫非那里面有你惧怕之人?”</p>
“你放屁……”安国公急红了眼:“我只是替陛下着想而已。”</p>
“好了,别吵了。”文康帝看着文武百官:“众卿觉得此事是应还是不应?”</p>
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忧愁有些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