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汤和提出的条件,却大大出乎阿巴斯的意外。
“你们城外的海上,有一座荒芜的小岛,只要把它转卖给我大明舰队,当做停泊驻扎的休整之地,那这些两千套盔甲就可以卖给你们!”汤和缓缓的说道。
一听见竟然是这么一个条件,阿巴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他和所说的那个岛屿在拜尔黑城外五六里的大海中,那个岛屿贫瘠不堪,上面只有一口,苦涩的水井,而且岛上还时不时冒出鬼火和黑油。
波斯人对于这个岛屿并不喜欢,甚至把它称为魔鬼岛。
而且这个岛屿也太小了,东西南北总长不过一里路。
阿巴斯毫不犹豫把这个岛屿转让给了汤和代表的大明王朝。
双方立刻达成了这一笔双赢的交易。
作为拜黑城的领主阿巴斯,不仅利用于大明的贸易扩大了军队,而且还购买了这一批非常坚固实用的铠甲,整个拜尔黑城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加。
这有了底气之后,拜尔黑城的人说话都是硬气了不少。
萨拉比卡的领主阿尤布兹,再一次派人前来召唤阿巴斯去宣誓效忠的时候,阿巴斯毫不犹豫拒绝了萨拉比卡人的强横。
萨拉比卡的使者意识到了阿巴斯前后态度的变化,派人在暗中打听其中的缘故。
很快就得知了拜尔黑城最近军事力量的变化。
“我的主人阿尤布兹作为萨拉比卡的领主,是所有波斯人的保护者,你们如果一意孤行,不肯向获得真主必佑的阿尤布兹宣誓效忠,那么将来必然会承受我主人的无尽怒火,整个半黑城也将陷入死亡与饥饿!”萨拉比卡的使者,在临行之前向阿巴斯做出了最后的警戒和威胁。
不过阿巴斯却毫不在意,他现在军事实力大涨,已经不是简单的从一万增加到两万人的数量级别增长,在获得那一批明军的优质铠甲之后,阿巴斯觉得自己手下这两万大军相当于普通的三万人波斯士兵。
萨拉比卡的地盘虽然大,兵力也有将近十万,但顶多只能出动三到四万人来威胁拜尔黑城。
人数相当的情况下,阿巴斯有充足的信心能够守卫拜尔黑城。
“真主保佑虔诚者,而我就是波斯最虔诚的人!”
阿巴斯用自己的克制做出了自诩理智的拒绝。
但是,弱小的拜尔黑城领主,阿巴斯无论如何有理有节,在强大的萨拉比卡人面前,通通都属于嚣张跋扈。
弱小者敢拒绝强大者,这本身就是一种挑衅。
萨拉比卡的领主阿尤布兹在得到消息后不禁怒不可遏。
“下令给各地,我要用一支五万人的大军,踏平拜尔黑城!”
“必须要把阿巴斯的头颅挂在拜尔黑城,让他亲眼看着拜尔黑城陷入死亡和火焰!”
阿尤布兹应先知经文当中的寓言,表达了自己对于拜尔黑城志在必得的决心和杀心。
此时正在拜尔黑城驻扎的汤和,还并不知道这座繁荣富庶的波斯小城,不久之后将会陷入可怕的战争。
汤和此时正忙着雇佣当地的波斯苦力,帮助明军建设那座刚刚拿到手的魔鬼岛。
汤和打算把这座小岛建设成一个海上要塞堡垒,利用明军强大的海军力量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大明洪武五年,十一月。
京师,应天府。
城内高大的钟楼连续响了十下,也就意味着时间马上就要到中午。
应天城内的百姓们对于这个新奇的钟楼早已经是见怪不怪,甚至是可以说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熟悉了这个精准的报时机器。
不仅是这个外观非常奇特的钟楼,应天城内最近一年还接连建起了好几座新奇的观星台、喷泉和新华表等一系列高大新奇的建筑。
这些大明独有的新奇建筑,无不时时刻刻彰显大明如今的富庶和强大。
应天府作为大名的京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如果没有淡然处之的心情,恐怕早已经没有心情忙碌正事儿,一天到晚光顾着感慨惊奇了。
也只有那些从其他是州府来的外地人,才会在钟楼报时的时候一个个跑到大街上,向着远处的钟楼举目眺望。
至于那些国外来的番邦使臣和商人,他们在看到大明这些新奇建筑时候反应更是夸张,特别是南洋那些搓耳小国的使者,开始的时候听到这些钟声甚至会跪在地上,向着皇宫的方向磕头,表达自己对天朝上国无上的崇敬。
应天府内的钟声自然也传进了皇宫之内。
“时辰已经到了十点了,咱该说的也已经说了,你们回去之后把今天商量的事情都拿出一个具体的章程,一份儿给咱送到宫里来,一份送到英王那里!”
大明皇帝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对着下面的一众内阁大臣们说道。
历史上的大明朝开始的时候实行的并不是内阁制,而是沿袭唐宋元的宰相制度。
虽然各个朝代并没有设置宰相这个具体的官职,但他们的权力大小都差不多,仅仅是官名不同而已。
内阁制可以很好的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现象,所以大明朝建国不久,朱瀚就立刻建议老哥实行了内阁制度。
今天在皇宫大殿之内落坐的这些人,全部都是大明内阁成员。
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李善长,因为朱瀚的出现,并没有成为大明第一功臣,真要说他具体的功劳,永远比不上朱瀚的一个零头。
至于其他的朱升,刘伯温,施耐庵等人,虽然在如今的大明朝开国中立功不少,但他们连李善长都比不上,更何况是超过朱瀚的功劳。
再比如胡惟庸,宋濂等人的功劳,远远都没有达到进入内阁的实力。
所以这大明的内阁实际上首辅就是朱瀚。
只不过朱瀚实在是懒得管一些日常事务,许多时候并不愿意来皇宫跟李善长等人商议政事。
也就今天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朱瀚才早早来到皇宫内,正襟危坐了一上午。
因为再过一个月,大明洪武五年就将结束,正式踏入洪武六年的门槛。
在大明建国之初,为了保证国策的正确执行,防止出朝令夕改的情况,朱瀚建议老哥朱元璋开启了五年计划执政策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