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吴江县?”</p>
周氏和李氏有不同的震惊和疑惑。</p>
沈兰心坐到周氏床边,将她枯瘦的手合拢在手里,慢慢说着与县令夫人的交涉。</p>
“其实她说得有些道理,沈家行商数十载,虽取利之时也讲义,仍是得罪了不少人。如今沈家遭难,难保那些人不到吴江来趁机踩上一脚,我们一家子的老弱妇孺,毫无还手之力。更何况如今的沈家没人敢来沾边,我们在吴江县已经难以立足,与其在这里终日提心吊胆过日子,不如远走他方,另起炉灶。”</p>
周氏急得想坐直些:“你也要走?”</p>
沈兰心将她的手握得更紧,身子也挨了过去,撒娇一般问:“怎么?母亲想抛下女儿不成?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母亲也是这般想的?”</p>
周氏半点不被她带着跑,急忙问:“你已嫁作黄家妇,怎能跟我们一起离去?”</p>
“我已经不是了。”沈兰心隐去了禅房中的事,只说县令夫人担心沈家往日仇敌来吴江闹事,催着沈家人走。</p>
“黄永胆小怕事,我既想回来让母亲照顾,又不忍连累他,便自请下堂了。”</p>
"你,你......."</p>
周氏一把将沈兰心抱进怀里,眼泪长流,“苦了我儿了。是我们拖累了你。“</p>
自古女子忠贞是德,和离、被休的女子会过得更加艰难,更何况沈家已不复往日光景,女儿这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p>
“母亲,这是好事。爹总说我经商的天分比两位兄长还要高,若困于黄宅, 我的这些天分便终生不能施展,岂不是可惜?”</p>
周氏拍着她的背哭了好一会儿,沈兰心一使眼色,两个侄儿侄女就扑到周氏床边祖母祖母地叫,安慰个不停。</p>
周氏擦去眼泪,摸摸两个孙儿软乎乎的脸蛋,又看向沈兰心的一双笑眼,蓦地感觉身体里凭空多了股力气。</p>
孙儿还小,女儿也下堂回来了,这个家还得她撑着。</p>
“好,我们走,有手有脚,到哪里都能活。”她的目光转向李氏,最终停留在那还没有鼓起来的腹部,“老二家的,你......”</p>
李氏知道她要问什么,如往常般露出个爽朗的笑:“我既嫁于二郎,便生是沈家的人,死是沈家的鬼,自然是要赖着母亲一辈子的。”</p>
“好孩子,你是个好心的。”周氏很是感动,“二郎如今生死难料,你还小,性子好又能干,定能再找到合心的夫君。何况我们此去山高路远,你怀着身孕,终究是冒险。”</p>
李氏直接站起来蹦了两下,吓得几人手足无措。</p>
“母亲,我们农家女儿身子骨硬实得很,临盆在即还在劳作的比比皆是,我腹中孩儿不过三月,没什么大碍。”</p>
沈兰心见她是真心实意,发自内心地笑了:“那以后便辛苦二嫂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