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三道难题(下)(1 / 2)

屏掩映,烛煌荧。</p>

烛光下,庾黔娄、庾于陵各执一端,一幅巨型缣布地图徐徐展开,一下就占据了房间的一大半。</p>

王扬对地志之学颇有研究,只是略微一扫上面河流湖泊的相对位置,便赞道:“好图!”</p>

别说王扬是第一次见,就是庾家两兄弟之前也从来没见过此图。</p>

“这是前朝时,宋帝诏令秘府以裴秀《禹贡地域图》为基础,绘制的‘天下郡县图’。除了淮水以北、和广州以南的地形绘得比较粗略之外,江南之地包括巴蜀,都是经过仔细审定的。距离现在虽然过了二十多年,但除了少数州郡变革之外,其余之地,皆如图上所画......”</p>

庾于陵心中涌出有很多问题想问父亲,却又不敢打扰父亲说话。他看了眼兄长,见兄长的眼神中也同样酝酿着复杂的情绪。</p>

“之颜你看,我朝漕运主要涉及四线十八州,自巴郡至丹——”</p>

庾易突然停下,向两个儿子道:“事涉机要,你们先出去。”</p>

庾黔娄拱手称是。</p>

庾于陵虽不情愿,却也只能听命退出房间。</p>

月笼明。</p>

庾黔娄驱退仆从,自己执着灯笼,送弟弟回房。</p>

“阿兄,你说父亲为什么会有前朝秘府的舆图?”庾于陵沉默很久后忍不住问。</p>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父亲不事交游,是从己未年开始的。”</p>

“己未年......”庾于陵开始心算,然后猛然一惊:“那不是建元元年?!”</p>

这是大齐开国的年号啊!</p>

“也就是说父亲他......”庾于陵只觉难以置信,难道父亲是前朝遗臣?不对啊,父亲一直没有出仕,这么多年来更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对前朝的怀念啊!</p>

庾黔娄摇摇头,走得很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以父亲的才干声望却坚持不入庙堂,心怀家国社稷,却又屡次拒绝征召,行事既有矛盾处,心中当有深沉意。”</p>

庾于陵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父亲。默默想了一会儿,问:“那天子知道吗?”</p>

庾黔娄没有回答。心想:若天子不知道还则罢了,知道却容父亲至今,还私交不断,讨论国事,那胸襟气度,确实了不起。</p>

但若是优容父亲以养己名,权假耐心以挫父亲之志,那等到优容够了,没有耐心的那一天......</p>

庾黔娄打了寒战,只觉得夜里很冷,很冷。</p>

......</p>

“......可这三处水道一旦进入枯水期,便不易通行。而庐江、巢湖一线,还要避开汛期,不然入江口风浪太大,多所倾覆,十船中只能到五船。所以漕船便只能在原地等待,有时甚至会等上两三个月之久!如果不等就要改换陆路,但走陆路一来太慢!”</p>

庾易手指地图,神色凝重:</p>

“比如从此处改陆路到历阳,用车五千乘,运十万斛粮,百余日乃得一返,时间上是水路五倍不止;二来需要的牛车民夫太多,花销太大。以淮戍言之,供二万人食,运粮者需三千人。每至一处,大起丁役,劳动郡县,百姓怨望,难免消极怠工,有时还耽误农时。民间戏言‘斗钱运斗米’,虽属夸张之辞,但也差不了多少。</p>

不说其他,就光说运粮者每日吃的粮食,都不是小数目。比如官司运钱塘仓之储,五费其三,乃能达淮南,耗弊之大,可以想见。即便如此,漕运多误其时,或三月需粮而五月至,或停船路上,不知归期。朝廷为此,以岁终考课责督漕众吏,其末者,槛车送廷尉府治罪。可收效甚微。”</p>

庾易一大通说下来,语气沉重了几分:“漕运乃国事中尤切要者!迟废如此,不唯大损财用,更且误国坏事。之颜,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哪怕只能改进一处细微的地方,那也是功在社稷之事!”</p>

王扬看着地图,陷入思考。</p>

庾易等了十几分钟,见王扬沉思不语的样子,心情由之前满怀激动渐渐恢复平静,心想此事还是太过为难他了,江南漕运之弊自东吴起,数百年都不能改,之颜再是天才横溢,恐怕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想什么办法来,不如让他先回家,等三个月之后再......</p>

庾易正寻思间,王扬开口了:“其一......”</p>

庾易身子一震,愕然失色:“其......其一?”</p>

漕运之难,能献一策,使情况稍作一点点改善,便是英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