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关中,除了李傕、郭汜这些大乱子,小的乱子可也不少,而这些小乱子,自然不配刘璋去过问,刘璋也没有那等的精力,该过问的,应该是张既、韦康这二位令守。</p>
对于张既和韦康的安排,刘璋心中已经有了个大略的决定,不过还需荡平李傕、郭汜后再说了。</p>
眼下的第一要务,是夷灭李傕、郭汜二贼,摆平整个关中最后一座未降服刘璋的城池-——长安。</p>
长安一定、李傕、郭汜一灭,偌大的关中之地,才是真真正正归属于刘璋了。</p>
“还营吧。”</p>
见着夕阳西下,几只归巢的鸟雀翻飞在云霞中,落日余晖,百鸟归林的场景入目,刘璋野升起了还营的心思,李傕、郭汜即是不出,而他该看的都看完了,自然没有必要停留下。</p>
随着刘璋的一声令下,簇拥着他的步骑有条不紊的开始返身还营,队列严整,动作舒缓,不多时,刘璋一行人就返回了大营。</p>
回到大营后的刘璋先是洗了把脸,抹去了身上的灰尘,以及身体上的些许疲惫,接着他就忙不迭的召见了荀攸。</p>
荀攸作为主簿,典掌机密,需要从浩瀚如海的往来文书中提炼紧要的消息给刘璋知晓。</p>
“天子东归雒阳,已经是抵达了雒阳城一段时日了。”荀攸道出了天子的动向。</p>
“只是雒阳都城,昔年为董卓焚毁,百姓流离,士民奔散,宫室殿宇,一以焚毁,偌大一個雒阳城,化作丘墟之地,天子虽是归之雒阳,可雒阳非天子久居之所也。”</p>
刘璋眉目间露出深思的模样,他朝荀攸问道:“以卿之见,天子当归何处,或者说,何人会迎奉天子。”</p>
“依明公之意,关东诸侯,谁将迎纳天子?”荀攸不答反问,他挑眉问询了刘璋一声,同时他道出了反问的缘故:“我欲同明公互对一番,看答案是否相同。”</p>
刘璋伸出手指,轻轻击打着案几,一二刻后,他答道:“兖州曹操。”</p>
荀攸闻言露出了讶异之色,刘璋所说的兖州曹操,却是他心中的答案,关中诸侯中,会做出奉迎天子的诸侯,当以曹操为第一。</p>
荀攸开口道:“襄阳刘表,昔日攸在荆州待过一段时日,对刘表也有一二点了解,刘表的志向,无非是坐保江汉,无争横天下之心,对天子的所在,自然不是那么的紧张,所以刘表必然不会北上奉迎天子。”</p>
“冀州袁绍,虽是麾下谋臣猛将如云,肯定会有人建言让袁绍奉迎天子大驾到邺城,挟天子而令诸侯,南向以争天下,然袁绍为人,好谋而寡断,知事却不见机,一时三刻间,是很难下定决心奉迎天子,必然会落于人后。”</p>
出身中州,为颍川名士,昔年在朝堂、地方上都厮混过的荀攸,分析起关东诸侯来是头头是道。</p>
在着重分析完鹰扬河朔的袁绍和跨蹈汉南的刘表后,荀攸眉色深重的开始道起了曹操,兖州牧曹操。</p>
“曹操其人,昔年汝南人许劭以知人著称,曾点评曹操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故太尉桥玄也曾有言:‘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p>
“许劭、桥玄,皆见重曹操至此也。”</p>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刘璋眉眼一挑,缓缓言道:“但见曹操横行兖豫,扬州袁术、徐州陶谦、并州吕布,都不是曹操敌手,可见许劭、桥玄,所言非虚,料想中原之地,恐为曹操所据也。”</p>
荀攸长篇大论,刘璋自然也得说上两句,方便荀攸换气。</p>
“明公说的是,中原之地,无有人是曹操的敌手也,早晚中原皆为曹操所有。”荀攸点头赞同道。</p>
“曹操文武之才,夫略不世出,眼下虽是暂时名义上依附于袁绍,为袁绍守御河南,以便袁绍讨灭公孙瓒,不至于袁绍两面受敌,但曹操终不为袁绍之下也,袁曹早晚有一场大战。”</p>
道完了对未来局势的揣摩分析,荀攸将话题重新转回奉迎天子的事情上:“曹操见机而做,知人任事,必然不会放过奉天子以征四方、掌控朝廷大义的机会。”</p>
“且兖豫之地,地近雒阳,便于奉迎天子……是故攸断定,一则曹操本有奉迎天子之心,二则曹操麾下谋士多有明见者,肯定会大力督促曹操奉迎天子,两相合力,曹操当是会做出奉迎天子的举措。”</p>
“说不得,眼下曹操派出奉迎天子的先锋,已经在路上了。”</p>
荀攸说完这句,他的神色有些揪然,大汉天子,多么好的一面旗帜,若是能为他的明公所有,得乎奉天子以令不臣,借天子的大义征讨四方,天下诸侯孰能抗乎。</p>
可惜的是,他们却是没有那等的机会。</p>
刘璋神色淡然,并没有太多的得失之色,所谓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有些事情即是知道无可奈何,不如坦然接受,纠结于得失,反倒会怅然。</p>
他眉眼间露出一缕揶揄之色:“料想曹操麾下谋士,荀卿的那位叔叔荀文若,定是大力拥促曹操去奉迎天子,且说不得是定策之人,拥定策之功。”</p>
“啊。”荀攸难得的失色,他讶异了一声后,很快沉稳了下来,他斟酌着说道:“文若叔有王佐之才,自然不会落于人后,错过奉迎天子、把控大义的机会。”</p>
(本章完)</p>
(/12976/12976368/114892464.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