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武都战事(1 / 2)

兴平二年,十月中旬。</p>

汉水,一叶扁舟浮于水面之上,扁舟临岸的一端,一名青衣文士挺身直立在船头,他拱着手向岸边送行的几人说道:“明公,郁就此去了。”</p>

这名青衣文士正是州牧府的书吏程郁,巴郡太守程畿的长子,当下他领着刘璋的使命,将往上庸走上一趟,做一次人口的买卖。</p>

岸边的刘璋点了点头,他出声道:“早去早回,一切以保全自身为重,凡事不必强求。”</p>

“诺。”程郁听着刘璋关怀的话,他心头一暖,朗声应下了刘璋的吩咐,而后他指挥着船工解开系在岸边的缆索,顺着水流风向的走势,他所在的这一叶扁舟无风自动,向着汉水的下流行去。</p>

刘璋驻足于原地,见着载着程郁的扁舟在他的眼中先是占据着整个眸子,而后扁舟逐渐变小,有若一只地上寻觅食物的蚂蚁一般,再然后近乎消弭不见,颇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调子。</p>

见着扁舟远去,刘璋收回了送别的目光,将目光放向江岸,眼下深秋已尽,寒冬将至,寒风虽称不上呼啸,但也有些劲头,风力卷席下,江岸的树木枝头本已不多的叶子漂零而下。</p>

“一年将尽,嗯,又是一年将尽。”刘璋在寒风的提醒下,裹了裹身上的寒衣,算上今年,他来到这东汉末已是两年了,若无意外,兴平的年号的会被取代,来年将会是建安元年了。</p>

立身于刘璋身侧的彭羕响应了一句,他也有所意动:“光阴似箭,这支箭射出去就追不回来了。”</p>

听着彭羕说出的俗套比喻,刘璋摇了摇头:“依我看,时间像一头野驴呀,跑起来就不停。”</p>

“明公的这个说法有趣,比起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来说,更为的生动形象一些。”彭羕笑了一声,拍了拍刘璋的马屁。</p>

程郁已去,刘璋等一行人返身上马向着南郑而去,其实说起来,程郁一个微末小吏作为使者,怎么也用不着刘璋亲自送行,但刘璋自收复汉中郡后,虽说不上夙兴夜寐的料理政务,也是好生辛苦了一阵,于是他趁着送行程郁,出游一波舒缓下疲惫的心绪。</p>

汉中之地,一则张鲁割据多年,二则士庶倾心天师道,故而张鲁一去,民心浮动,加之汉中的攻防战打了数月,南郑的府库又为张鲁所清空,眼下需要刘璋处理的事务相当的繁杂,民心需要安抚,钱粮需要计量。</p>

此外还有以中郎将吴懿为都督,军议校尉法正为谋士,领着校尉徐猛、袭肃,加上新降的孟达、杨帛眼下正在发起的武都战事,战事一起,钱粮辎重、兵器甲胄就是天量的调度,很多文书事务都需要刘璋点头批准。</p>

‘幸好有黄权。’到达南郑官寺的刘璋于心底庆幸了一句,作为汉中太守的黄权很是称职,安抚黎庶,稳定地方,钱粮接济调度都做的很是不错,没有什么大的阙漏和错处,为刘璋省下了不少的功夫和时间。</p>

说曹操曹操到,于官寺门前下马的刘璋一抬头就看到了黄权迎了上来,刘璋不急不缓,他将马缰绳递到身侧的亲卫手里,让亲卫把马匹牵下去喂上一些精细的草料,同时刘璋开口向黄权问询道:“可是武都有消息递来。”</p>

黄权微笑着点头,他一边将手上的文书递给刘璋,一边开口道:“是的,吴中郎将自武都递来消息,说是武都郡的战事十分的顺利。”</p>

“意料之中,武都人口薄弱,也没有什么大的豪强世家,就算有,想来也不会不长眼的同我蜀地强卒抗衡。”刘璋从黄权手上接过文书细细看了起来,同时语气轻松的回应着黄权。</p>

“明公说的是,吴中郎将这次攻伐武都郡,除却道路较为险阻,行军上有些艰难,也就是些蛮憨无知的氐人不长眼的阻塞道路,妄图阻挡我军踏入武都……至于武都郡的世家豪族无不是携带牛酒犒军,并出军资襄助,再过些时日,武都军的郡治下辩城一拿下,武都郡便归属于我们蜀地了。”黄权的语气同样轻松,他对武都郡的战事很乐观,秉持着和刘璋一样的看法。</p>

陪同的书吏孟节应时的吹捧了一句:“一载之内,克定二郡,威镇凶暴,明公之锋刃锐利不可挡也,臣为明公贺。”</p>

闻言刘璋微笑着摇了摇头,没有答话和回应,而那边彭羕却是有不一样的看法:“不过两个郡,倒是不足为喜,明公心里装着的是九州万方,待到明公克定九州,安靖天下,孟书吏再贺也不迟。”</p>

“兵曹说的极是。”孟节非是庸人,他自然听出了彭羕话中的深意,虽是入冬时节,他却是满面春风的应和了彭羕一句。</p>

刘璋听着二人对他的吹捧,他算是明白了君主身边为何都有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好听的话固然人人都爱,可要是回回都说中君主的心坎,为君主提供情绪价值,也算得上是一种本事。</p>

“荀攸和张肃什么时候到?”几人说话间到达了官寺的明堂,刘璋似是想到了什么,他问询上了孟节一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