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的余波尚未平息,岭南的土地上,虽然因叶长歌及时运粮而稳定了局势,但干旱的阴影仍笼罩着整个地区。粮食危机暂时缓解,可百姓依旧忧心忡忡,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挥之不去。</p>
叶长歌站在府邸的书房里,凝视着墙上悬挂的岭南地势图。他心中明白,这场危机带来的,不仅是一次声望的攀升,更是一场未雨绸缪的提醒。如果不能在灾后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的粮草储备体系,那么下一次危机来临时,岭南百姓可能又会面临生死攸关的困境。</p>
他转身对赵明廷说道:“明廷,这次的旱灾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单靠一时的应急措施,远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要在岭南建立一套长期的粮草储备系统,让百姓无论面对天灾人祸,都能安心生活。”</p>
赵明廷微微点头:“长歌,你的想法很有远见,但要实现这套储备体系,可能需要巨大的投入。我们现阶段的资源是否足够?”</p>
“现阶段或许不够,但我有计划。”叶长歌胸有成竹,“首先,我们要找到几个战略位置,设立区域性的粮仓。这些粮仓不仅要储备充足的粮食,还要配备良好的运输和防护措施,确保粮草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p>
顾清霜此时接话道:“粮仓选址需要非常谨慎。过于集中会导致调配不便,过于分散则可能增加防护成本。”</p>
叶长歌点点头:“所以我们要与沿线的村镇建立合作关系,让他们也参与到粮仓的管理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充分利用每一个粮草储备点。”</p>
赵明廷若有所思:“这确实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过只要百姓参与,他们一定会更加支持我们的计划。”</p>
“另外,”叶长歌继续说道,“我们还要通过岭南商会向其他商家传递信息,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分担储备的压力。”</p>
然而,叶长歌的计划很快引起了吴家的注意。吴振海得知消息后,怒火中烧。他深知,如果叶长歌成功建立起这套储备体系,不仅会进一步削弱吴家的市场控制力,还可能让吴家在岭南商界彻底失去威望。</p>
“叶长歌这个小子,步步紧逼,真以为我吴家会坐以待毙?”吴振海冷笑着说道,“传令下去,近期我们在市集上的粮价要进一步压低,让他叶家看看,谁才是岭南的真正掌控者!”</p>
吴家的决策层很快行动起来。他们不仅将囤积的粮食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抛售,还开始派人煽动部分村镇对叶长歌的粮草储备计划提出质疑,试图制造舆论压力。</p>
与此同时,吴振海还通过岭南商会中的旧有势力,暗中打压叶长歌的其他业务,以拖延他粮草计划的实施。</p>
面对吴家的种种手段,叶长歌丝毫没有动摇。他知道,吴家此举是在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硬拼,长此以往,最终的受害者只会是岭南百姓。</p>
“吴家的粮价压低,表面上是为民着想,实际上却是以次充好,趁机清空他们积压的劣质粮食。”叶长歌对赵明廷说道,“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明廷,你立刻派人搜集证据,揭露他们的真实意图。”</p>
赵明廷领命而去,顾清霜则主动请缨:“长歌,舆论方面我可以协助。我会派人以匿名的方式,将吴家的问题散布出去,让百姓认清他们的真面目。”</p>
叶长歌点头:“好,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让吴家抓到任何把柄。”</p>
几日后,赵明廷成功查到吴家低价粮中掺杂了大量发霉变质的粮食。叶长歌立刻将这一消息传递给岭南商会,并联合几位中立的商会成员,一同发起对吴家的调查。</p>
商会的调查迅速引起了百姓的关注。随着更多的证据被曝光,吴家的行为激起了民众的愤怒。许多曾经支持吴家的村镇纷纷倒戈,转而与叶长歌展开合作。</p>
与此同时,叶长歌的粮草储备计划也在各方的支持下顺利推进。他不仅成功说服了多个村镇加入,还从岭南商会争取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支持,用于初期的粮仓建设。</p>
在一次粮仓的开仓仪式上,叶长歌站在台上,面向聚集的百姓说道:“乡亲们,过去的几个月,我们经历了太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这座粮仓,不仅属于叶家,更属于我们所有人。它将是我们未来的保障!”</p>
百姓们闻言纷纷鼓掌,许多人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们看到了叶长歌的真心,也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p>
而站在人群中的赵明廷则低声说道:“长歌,这次我们不仅赢得了胜利,更赢得了人心。吴家想要东山再起,恐怕没那么容易了。”</p>
叶长歌目光坚定:“这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的责任。从今以后,无论风雨,我们都要走得更远、更稳。”</p>
(/47024/47024121/41874978.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