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九章:给宋应昌加担子(1 / 2)

“起来吧,都说了你是替你老师受过。爱卿可有降低新学学习难度的法子?”</p>

话到这时,就该隆庆帝局促起来了。真的不想承认自己智商不行。但是没办法,如果以后远远被新学拉下,那个风险,隆庆还不想冒的。</p>

“有”宋应昌高兴地站了起来,躬身继续把高翰文在杭州已经推广一阵子的学习方略说了出来。</p>

其实最主要的就是绘制内容机构图、技术路线图、影响机理图与逻辑思维导图。</p>

能把这几张图画出来,有了对课本知识的宏观理解,就不会在学习的开始,感到茫然无措了。否则学着学着都不知道有什么关系,更不值当怎么应用,为了学而学。如果是四书五经这种字少纯背诵的也就算了,新学那种大部头,没谁能坚持下来。</p>

隆庆在先前的传讯中知道有这些图,但杭州传过来的文书中,基本没啥样例。</p>

着急了的隆庆帝也顾不得皇帝威严,直接让宋应昌现场画些样例,转手就让今天爱学新学的小太监负责这事了。既然喜欢学习,就让他有学不完的习。</p>

隆庆帝安抚好自己的情绪,才开始看向宋应昌手里那一沓厚厚的文书。</p>

“说正事吧,朕思来想去,想让你们通政司把仁义经济三指数的统计工作兼起来,当然这东西不对外公布。让南镇抚司那边协助爱卿工作。”</p>

隆庆一边接过文书,一边试探性地问道。</p>

这事给外朝,肯定闹翻天。给锦衣卫,就怕锦衣卫不专业,或者地方太过畏惧锦衣卫,不好统计到真实情况。</p>

思来想去,只有通政司比较合适,毕竟已经在统计这条路上干了大半年了,专业性应该没问题。而且整体官位也不高,不容易动辄引起地方反弹。</p>

“皇上,臣手里还留有宋辽金三朝是非录没有收尾,而且臣目前还得去李首辅那里去参赞科考改制一事,只怕目前通政司这些人分身乏术。”宋应昌本人其实当然很希望得到这个活儿。虽然只是皇帝一人内参,但以后多半是要决定官员升迁评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