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转出去,紧接着就是高拱了。</p>
相比于李春芳手里那虽厚但也仅一份奏疏不同,高拱自己双手捧着好厚一叠就算了,身边还有两个翰林那胸前也是老大一叠了。</p>
翰林自然没机会进去了,在门口。滕详亲自出来指挥两个太监,才接过这么多奏疏。就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高拱才是首辅呢。</p>
隆庆,本来还沉浸在李春芳带来的一丝有闲当中,看到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高老师进来,隆庆赶紧站起来走上前搀扶高拱入座。</p>
先易后难,高拱还是很明白事理的。前面都是些小事。不至于一开场就把隆庆给整疲惫了。</p>
比如封赏一些朝廷急需却又不通科举的人才,就是之前的传奉官。</p>
如果说嘉靖在鳌山灯会后一口气封十来个算是不务正业,那隆庆帝现在看着高拱拟定的名单,足足三百多人,也觉得有些多了。</p>
原本隆庆自己想敕封个一百来人的,但高拱知道了,干脆二一添作五,又增加了一百来个名额。</p>
当然,高拱也不是那什么乱来的,推荐的人基本都是在开发辽东过程中有大贡献的匠人,商户、以及一些戴罪之人。</p>
朝廷没办法给出正经赏赐,只能这样了。</p>
隆庆想了想今年内帑还挺充裕的。这传奉官虽然都是内帑出钱,但问题也不大。隆庆咬咬牙,直接把第一份奏疏放到一边,算是通过了,一会儿就等滕详抱去司礼监那边披红用印了。</p>
又看了看接下来的三件,算了隆庆都没打开,直接就放到旁边,高老师的奏疏,隆庆还是很放心的。</p>
一口气扔旁边十几份,终于来到此次论证的正菜——隆庆银元与宝钞改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