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跳的舞确实是七盘舞。”</p>
“有什么讲究?”</p>
李玉合兴致勃勃,小纱也乐意解答。至少证明,她并非全无用处。</p>
盘鼓舞,就是将盘或鼓覆放在地上,舞者在盘上或盘鼓周围腾踏纵跃地舞蹈,因最多用七盘一鼓又称七盘舞。</p>
“你的鼓可不止七个呀,而且没有盘子。”</p>
小纱从村里带出的大小各种鼓差不多十来个呢,而且说好的以盘子为主,李玉合却一个盘子都没有看到。</p>
“是这样的,七盘舞的盘子可以用鼓替换。而我跳的七盘舞是改进过后的七盘舞,由二十一个大小不同的鼓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在地上,不配其他乐器,只凭跳跃翻腾等动作击打各种鼓奏,形成不同音调奏出曲儿配舞。二十一鼓是三组七鼓呢,因而我跳的也能称为七盘舞。”小纱认真讲解道。</p>
除了这些,小纱还给李玉合科普了许多关于七盘舞的由来和发展,以及七盘舞的理论技巧。</p>
李玉合听的直点头,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啊,没想到小纱竟然还是行家。</p>
“这七盘舞是谁教你的?”</p>
“我娘。”</p>
“你娘?”</p>
小纱不仅会跳七盘舞,而且能将七盘舞的理论知识说透彻,证明她是系统学习过此门舞蹈的。既然她的舞蹈能被祁德昌看中,说明她舞蹈的水平至少是专业级别。</p>
并非李玉合小瞧齐头村,而是像那样贫困的村落是如何有机会接触这么专业的舞蹈学习呢?</p>
只听小纱回忆起她娘,她的嘴角微微翘起,似乎想到的都是幸福美好的往事。</p>
“我娘并非齐头村人,我娘总说我爹是她的救命恩人。我娘可漂亮还能干,她什么都会。不仅会跳舞,还会弹琵琶,而且女红也好。”</p>
“哦,那你爹是如何英雄救美的呀?”</p>
“我爹是在运煤路上救下我娘的。”</p>
“你们齐头村的男人还负责运输吗?”</p>
“是呀,通阳郡的煤矿有固定挖煤的劳工。不过每年煤矿旺季人手不够时,煤矿那边才会雇佣我们村的男人去帮几个月的忙。另外从其他地方过来采买煤矿的有钱老爷们,也经常会雇佣村里的男人去矿山挖煤,有时候顺便还会让村里人帮忙运煤。我爹就是在某次运煤去青地回来途中救的我娘。”</p>
难怪无论她提到罗良玉还是杜达文,齐头村的女人们毫不陌生,想必经常接触本地或外地采买煤炭的人。</p>
“青地,那么远啊?”</p>
青地和黔地中间隔着一个蜀地,这段路可不好走。</p>
“嗯,那是我爹走的最远一趟。我爹说那次路途虽然艰险,可遇到我娘是他一辈子最大的福气。其实以前我们齐头村不穷的,男人们去矿山干活或运煤挣钱,女人们还能接些揉煤球煤饼的活。吃的地里出,也不愁水喝,日常花费不了多少。”</p>
说到此处,小纱眼中的光芒暗淡下去。</p>
“既然你们村的男人并不是固定或强制性在煤矿劳作,何故我昨日一个男人都见不到?”</p>
“这事还要从年头说起,今年年头祁德昌被派到建阳郡驻扎,那时还是杜大人掌管煤矿。不过自打祁德昌到建阳郡后,煤矿上挖煤的人手就一直不够,我爹和村里的成年男子年初就被雇去了矿上。一开始他们隔段时间还能回家看看送些银钱,后来人回来少了,银钱也变少了。”</p>